俞敏洪英語學習方法
俞敏洪英語學習方法
俞敏洪為英語新東方的創(chuàng)始人,大家他在學習英語上有什么方法嗎?下面和學習啦小編具體了解下俞敏洪英語學習方法。
俞敏洪英語學習方法:
對一般的英語學習者來說,如果希望達到比較高的英語水平,就不僅僅是一個背單詞的問題,還涉及到聽、說和閱讀的能力。詞匯量的多少對閱讀能力有影響,但它只起到一半的作用。特別是想要實實在在學好一門語言并且要把單詞應用到閱讀中的人,記憶單詞應當完全在閱讀中完成。
我主張有目的地背單詞,即所背的單詞都是閱讀文章中將要出現(xiàn)的。比如你要學《新概念英語》第三冊,就應當先把這一冊60篇課文的所有單詞背下來,其目的是為了避免在看課文時翻詞典。邊查單詞邊看文章有許多害處,實際上它既浪費你的時間有影響你的閱讀能力。邊查詞典邊看課文就意味著你每碰到一個生詞都要翻詞典,盡管現(xiàn)在有的同學用電腦查尋單詞的速度比較快,但他依然要花很多時間去注上音標,再根據(jù)上下文判斷所查單詞在課文中到底表達什么中文意思,并記在書上。這樣做必然使閱讀成為一種斷斷續(xù)續(xù)的行為,讓人很難感受到讀英語文章的樂趣。我們讀中文小說時,決不會因為其中有一兩個成語不知道就停下來查字典,除非你是想把它當作課本來學。
所以,我現(xiàn)在覺得最有誤導的方法是讓學生邊查單詞邊做閱讀,到最后是單詞背不出來,閱讀也讀不好。所以我建議背單詞與讀文章應當分開進行。但是如果詞匯量不夠,讀文章就回遇到許多障礙;背單詞如果沒有一定范圍的話,就很盲目。所以要把閱讀和背單詞兩者結合起來。怎么結合?就是保證所有的單詞都是你將要讀到的文章中會碰到的單詞。在一開始就要選擇有詞匯表的教科書,這一點特別重要。
教科書所選的文章一般都是有代表性的,這就是說在以后你讀其他文章時,所學的詞匯通常都能出現(xiàn)。如果你想在國內提高外語水平的話,你背的單詞一定要是實用單詞。實用單詞的標志是以后在讀英語雜志(如Time,Newsweek, China Daily)或英文書籍的時候還能碰到的單詞。這樣背單詞就有目的、有意義了。否則光背單詞(我自己就背過Longman詞典,到現(xiàn)在已忘掉一半了),背完了用不著,當然就忘掉了。
我的經(jīng)驗總結起來就是:第一,背單詞要與閱讀相聯(lián)系。第二,閱讀文章中單詞的難度要與自己的單詞量基本接近。如果兩三百詞的文章中有近一半是生詞,那閱讀就完全沒有樂趣了。第三,不要前掉大而空,動不動就背一本詞典,這么做只是為了炫耀自己,沒有必要。要實實在在把所碰到的文章中的單詞背出來。閱讀要讀懂,還有另外一個跟背單詞幾乎要花同樣多時間的事情,就是對于句子結構的解讀。如果沒有解讀句子結構的本領,就是把單詞背出來也沒用。
英語學習小貼士:
每個單詞都認識,可是不明白整句話的意思
這就是因為句子解讀能力不夠。中國學生有兩個大難題:聽說水平挺低,但是口語的句子結構相對簡單,只要努力聽說,也不難提高。最難解決的問題是閱讀的兩大障礙,也就是詞匯和句子結構。
只要記住單詞,不必考慮記憶方法科學與否?
記單詞本身不存在科學問題,能幫助記憶的方法就是最科學的??茖W是為人服務的,如果不能為人類服務,這種科學可以不要。每個人記單詞的方向感不同,但是不管怎樣去想,不可能把所有單詞的記憶方法都想出來,所以自我創(chuàng)造力很重要。但是創(chuàng)造要有幾個前提,第一個是要知道大量單詞的重要途徑—記詞根、詞綴。準備GRE和TOEFL考試的同學記詞根、詞綴的目的百分百是為了短時間內掌握大量單詞。詞根清楚了單詞就比較好記。比如說,bio這個詞根指“生命”,biology的意思是“生物學”,antibiotics的意思是“抗生素”,autobiography的意思是“自傳 ”。這樣,抓住bio這個詞根一下子就能記住好多單詞。這樣成組的單詞一起記就比單獨記憶一個單詞容易得多,雖然說記詞根、詞綴記熟了,記大量單詞酒會輕松得多。
四六級詞匯和GRE詞匯在記憶方法上的區(qū)別
四、六級總共有那么多單詞(四、五千),為了記單詞而創(chuàng)造的方法,加上詞根、詞綴倒有兩三千個,那不太適合。GRE要背兩萬個單詞,就必須有方法。背單詞要分層次。要盡可能考慮節(jié)省精力,節(jié)省時間。
背過的單詞怎樣鞏固
在反復密度上,第一個月內要達到8—10次,一個月以后每個月反復2—3次就可以了。我當時把背過的單詞寫在一頁紙上,在這頁紙的右上角標上第一次背的日期,以后反復看,一般每頁紙至少要寫到兩個“正”字,這就意味著已背過十遍,以后的記憶間隔可以相對長一點。
分析詞根、詞綴的方法來記憶
實際上大量的常見詞都是有詞根和詞綴組成的,舉一個例子,像refuse前綴re(往回)加詞根fuse(流動)組成“回流”的意思,引申為“拒絕”。像這類詞如果拆解了再背就覺得特別有意思。第二,必須知道這些單詞的來源,因為有些詞含有一定的典故,其實英語單詞中有典故的的確很多,而且挺常用,如(賣國賊),說的是希特勒時期挪威的Quisling,后來就變成“賣國賊”的意思。Maverick (反傳統(tǒng)的)這個單詞的來源與美國一個牧場主有關,他跟別人不一樣:別人都給牛羊打上烙印,寫上自己的名字,他堅決不這么做,他的名字就成了“與眾不同”的意思。這些有典故的單詞,如果知道來源了,記起來就感到有血有肉,比較好記。
我想,人只有知道本源之后才會心如明鏡,豁然開朗。比如“朝三暮四、“朝秦暮楚”這兩個成語的背后都有典故,讓一個老外來學就很難,因為他搞不懂這些成語的來歷。要知道“朝秦暮楚”,就要讀秦楚那段歷史;要明白“朝三暮四”就要知道猴子和人的寓言。對我們來說這些典故小時侯就開始讀了,自然很熟悉。每個單詞后面都包含一段文化的內容,了解文化再學詞匯會覺得非常容易,趣味性會更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