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天堂亚洲内射精品课堂_日韩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_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小草_亚洲极限拳头交异物交极端_中文亚洲无线码49vv

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事跡 >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

時間: 躍瀚1373 分享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13篇)

《感動中國》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多年,通過多種投票方式選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和團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1

咬住產業(yè)不放松。楊寧嘗試種植葛根,搞養(yǎng)殖,一番折騰下來,有賺有虧。2017年一次下村入戶走訪時,她發(fā)現(xiàn)一位阿嫂家里有一種紫色的糯米,詢問得知這是苗家人千百年傳承下來的一種叫紫黑香糯的獨特品種。后來經(jīng)過了解,種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兩倍。

為發(fā)展特色水稻紫黑香糯,楊寧把婚房賣了。全村60多戶貧困戶跟進,大力發(fā)展“稻+鴨+魚”共作模式。一年下來,每畝增收1500多元,極大激發(fā)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身處大苗山,目光卻投向山外。2016年7月,楊寧看到村里的西瓜品質好,但沒有銷售渠道。她靈機一動,在微信朋友圈曬出了“泉水灌溉的高山西瓜”,很快就幫群眾賣掉了西瓜。

跟著市場走,楊寧創(chuàng)辦了“苗阿嫂”品牌,通過品牌銷售農產品,實現(xiàn)戶均增收3200多元;帶領農村創(chuàng)業(yè)青年成立了“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三年來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

在上級黨委領導下,楊寧帶領全村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2020年,江門村年人均純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全村實現(xiàn)整體脫貧摘帽,楊寧也被村民一致選為村黨總支部書記。楊寧也先后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廣西勤廉先進個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2

2010年,楊寧大學畢業(yè)后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的安陲鄉(xiāng)江門村,當起了大學生村官,在村里一干就是6年,用心為村里的老人、殘疾人、癱瘓病人、留守兒童等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困難,贏得了群眾的真情擁護。

2016年,楊寧決定通過網(wǎng)絡渠道推廣、銷售村子里的農副產品,分享大苗山的美食和文化。很快,楊寧和6名大學生村官成立了融水縣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聯(lián)盟,共同建立起“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和微信公眾號,并通過大學生村官們的微信朋友圈,做起了“微商”。

2017年,她被群眾一致推選為村委會主任。她全心全意為群眾、一心一意謀發(fā)展,帶領328戶貧困戶發(fā)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yè),并創(chuàng)辦了“苗阿嫂”品牌,通過品牌銷售農產品,使戶均收入增加3200多元。帶領農村創(chuàng)業(yè)青年成立了“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3年銷售貧困戶特色農產品900多萬元,帶領江門村94戶326人成功脫貧,貧困發(fā)生率從20%降低到0.05%,實現(xiàn)整村脫貧。

她在6年大學生村官任期結束后選擇留在基層,帶領村里94戶326人成功脫貧,實現(xiàn)整村摘帽。她帶領貧困戶發(fā)展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產業(yè),成立泗維河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和“苗村倌”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銷售農產品900多萬元。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3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著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zhàn)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高中畢業(yè)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yè)。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領空。

這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學畢業(yè)之后,就一直在這兒工作。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大搖大擺的侵入我國領空,搜集情報。

沈忠芳: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們現(xiàn)役的飛機飛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辦?

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一次又一次反復實驗,付出終于迎來回報。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國家,他們以美國為首對我們封鎖,中央指導我們只能自力更生為主,艱苦奮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fā)展我們的武器系統(tǒng)。這個很重要,(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

30歲的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制。新型地空導彈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大。為了拿出最優(yōu)的方案,幾百名科研人員始終艱苦奮斗,同時也在爭論不休。

1967年,隨著“紅旗二號”導彈的研制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制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隨后幾年,在沈忠芳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導彈型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飛行試驗考核,其中8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經(jīng)過一次次挑戰(zhàn),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突破了五大關鍵技術,取得了九項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邁入了正軌。這標志著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領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防空導彈體系對抗能力和國防的實力。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4

沈忠芳,1992年1月任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總指揮,1993年1月任B610總指揮,1996年10月任B611總指揮。

他長期從事飛行器系統(tǒng)設計研究工作,先后完成車載紅纓五號超低空防空武器系統(tǒng)試驗樣車、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B6系列武器系統(tǒng)等研發(fā)、指揮工作,為國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5

2022年4月,12位隱姓埋名的我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的名字首次向社會公開,沈忠芳就是其中的一員。這是他退休后12年,第一次以真名展示在公眾面前。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他是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tǒng)總指揮,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從小就立志為祖國設計飛機。

他將自己的一生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中國的航空事業(yè),他說: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6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從小目睹國破家亡、戰(zhàn)火紛飛紛飛,他燃起了報國夢想,造飛機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國成立后,沈忠芳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在飛機設計專業(yè)學習。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學們,大干一百天,終于將中國的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送上藍天,這是他的畢業(yè)設計,也是兒時的夢想。

畢業(yè)后,他被分配到國防部從事導彈研究工作,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導彈人生的開始。

中國的導彈是從仿造開始的,但是真正創(chuàng)新則是依靠我們自己培養(yǎng)的人才。當時美國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頻繁進入我國空域偵察,高炮部隊設伏防衛(wèi),當時礙于其飛行高度達到了21000米,飛機夠不著,高炮打不準。

為了震懾敵人,摧毀U2高空偵察機,我軍開始自主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tǒng)。其中艱辛自然不必多說,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自此U2不敢來犯,我國導彈核心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獨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規(guī)范。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7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種糧大戶徐淙祥,有一個響當當?shù)姆Q號——安徽省的“麥王”。

徐淙祥:我1972年開始(種糧),到2022年,(種了)50年。

徐淙祥為什么能夠成為安徽“麥王”?他種地的經(jīng)歷要從半個世紀前說起。1972年,作為一個高中畢業(yè)的高材生,他沒有留在城里,而是決定回家鄉(xiāng)當一個農民。他很少跟人提及,這個決定與他的大伯有關。因為那一年,徐淙祥的大伯突然全身浮腫、皮膚蠟黃,在病床上面對前來探視他的侄子,許久說不出話來。沒幾天,不到50歲的大伯就因為長期營養(yǎng)不良而去世了,這件事給了18歲的徐淙祥很深的刺激。

徐淙祥:那時候農村全部是肩挑手提、人工操作,想提高產量是非常困難的。

那時候的生產技術,農民一年到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小麥畝產至多三四百斤,大豆畝產不足百斤,吃飽都難,更不用提什么營養(yǎng)了。站在大伯的墓前,徐淙祥默默地做出了一個決定。

徐淙祥:外國先進國家小麥(畝產)能超千斤,玉米也超千斤,我想咱都是一個地球,咱們國家只要干起來,也能超千斤。我說我們將來也有這一天,所以我選擇了搞農業(yè)。

他常說:“為了種好糧,俺能不要命?!痹谶M行小麥高產試驗時,從麥苗出土起,不管刮風下雨,天熱天寒,他都從早到晚蹲在田里。他用放大鏡觀察農作物的長勢、授粉和蟲情,連葉面上的小黑點都不放過,而用筆記本記錄刮風下雨的時間、風速、雨量,農作物的生長狀態(tài),經(jīng)年累月,從不間斷。就這樣,他的農田平均畝產1000斤,超出安徽省單產400斤。很快,他成為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

2010年起,他牽頭成立了農業(yè)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他注重科技育種,累計研發(fā)推廣農業(yè)新技術235項,幫助本村和周邊2000多個貧困戶、上萬名農民成功脫貧致富。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8

在2023年3月4日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中,有這樣一群爺爺奶奶感動著我們。不管是科學院的院士泰斗,還是普通退休教師,他們堅持用歡脫幽默的方式在網(wǎng)課直播間里傳授硬核知識,將畢生所學通過網(wǎng)絡授以青年,用日復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識的種子。對此,不少網(wǎng)友們稱贊:“做硬核知識主播的爺爺奶奶真酷”。

記憶中,大眾對老年人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他們向年輕人請教如何使用微信、微博等基本社交軟件。記憶力的下降、觸覺靈敏度的退化、智能手機操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種種困難似乎將老年人群體與互聯(lián)網(wǎng)阻隔了起來。但夏蟲語冰,不可同日而語,“銀發(fā)知播”如此硬核,不禁讓眾多網(wǎng)友大吃一驚。不知不覺中,“銀發(fā)”群體已然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中不容忽視的一部分,他們正在憑借自己獨特的方式玩轉網(wǎng)絡。

在楊維云老師的“喜洋洋直播課堂”上,成年人可以零基礎學拼音識字;在時尚奶奶團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獨屬于我國中老年女性的時尚姿態(tài)與魅力;在阿木爺爺?shù)亩桃曨l里,流傳千年的榫卯手藝讓中外網(wǎng)友贊嘆不已……“銀發(fā)網(wǎng)紅”正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向新生一代展現(xiàn)他們獨有的睿智和光芒。正所謂“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群體所擁有的人生閱歷、智慧經(jīng)驗、匠心工藝是我們中華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與新一代青年人不同,老年人既經(jīng)歷了動蕩時代,也見證了高速前行的發(fā)展時代,他們有著對時代風云的理解,也有著飽經(jīng)世故的生活智慧。

家中大人常言: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也許他們身上仍存有來自時代洪流的陳舊觀念,但他們在漫漫歲月中所磨煉出的智慧、所積累的經(jīng)驗,是我們可能要歷經(jīng)一生才能體悟出來的。我們曾擔憂老年人的智慧和精神財富會堙滅于時代潮流中,但現(xiàn)如今,老年人群體充分運用自身能力,利用閑暇時間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實現(xiàn)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憑借來自歲月的智慧和魅力玩轉網(wǎng)絡。他們不僅讓社會看到了來自老年人的智慧魅力,更通過一個個科普作品在網(wǎng)絡平臺,乃至整個社會,形成了濃厚的科普氛圍、學習氛圍。

目前,銀發(fā)一族已悄然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成為短視頻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但身體狀況不佳、電子產品使用困難、網(wǎng)絡信息真假難辨等問題仍然困擾著不少老人。因此,我們應當更加關注中老年群體,幫助其擺脫電子困境,正確使用智能手機,讓更多人“銀發(fā)族”真正玩轉網(wǎng)絡,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并學習到老年人獨有的魅力和智慧。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9

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31歲老將徐夢桃?guī)е撫敵鰣觯瑧{借完美一跳奪冠,成就了個人職業(yè)生涯的全滿貫。此前,傷病困擾的她曾萌生退意,但“狠心”的父親告訴她“不差這一步”,一定要堅持下去。最終,她以女子決賽最高分108.61分奪冠。

截至2022年10月,徐夢桃共獲得世界杯獎牌57枚(其中金牌34枚),擁有世界第一的難度動作,總積分排名世界第一;是世錦賽獎牌最多運動員(5枚金牌)、女子最高得分紀錄保持者(116.9分)。

此外,2022年2月20日,徐夢桃還當選為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10

家喻戶曉的奧運冠軍徐夢桃 ,也是少有人知的博士,學習已經(jīng)成為她生活一半了。滑雪不僅是體力運動,更是腦力運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有今天的成績吧。

徐夢桃從小早熟懂事,對父母報喜不報憂,

小時沒吃過貴水果,沒吃過什么零食,吃蘋果橘子吃到膩,長大后愛吃甜食來解壓,善解人意的孩子都讓人心疼。

從體操開始,徐夢桃從小受父母熏陶,早早立下冠軍夢,這一路走來太不容易了。

四屆冬奧會,從2010年至2022年,12年的堅守,

終于換來一塊寶貴的金牌,永遠不要低估一顆想拿冠軍的心。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11

陳清泉院士原籍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亞的馬吉朗市,是著名的電機、電力驅動和電動車專家,作為世界電動車協(xié)會的創(chuàng)辦人及輪值主席,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GlobalView》雜志稱贊其為“亞洲電動車之父”。

陳清泉院士1957年畢業(yè)于北京礦業(yè)學院,1957-1959年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1982年獲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并任教于該校電機電子工程學科。1993年獲烏克蘭敖德薩理工大學榮譽科學技術博士學位。1996年獲匈牙利電工技術學會優(yōu)秀成就獎,并獲選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1997年獲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烏克蘭工程科學院院士。2001年獲選英國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院士。2008年獲英國洛夫堡大學榮譽技術博士學位?,F(xiàn)任香港大學榮譽教授、中國礦業(yè)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香港工程科學院副院長,兼任世界電動車協(xié)會主席、亞太電動車協(xié)會主席等職務。

陳清泉院士提出了電動車研究核心和總體指導思想,將汽車技術、電機技術、電力驅動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和現(xiàn)代控制理論有機結合起來,為現(xiàn)代電動車學奠定了基礎,使現(xiàn)代電動車學這一新興交叉學科從理論到實踐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多次獲得國際性科技杰出成就獎。陳清泉院士多次任國際學術會議主席或主題報告者并兼任國內外著名大學名譽或客座教授。兼任政府、企業(yè)的高級科技顧問,國內外專業(yè)學術團體領導職務。著有9部學術專著,發(fā)表了300多篇論文,以及擁有8項專利。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12

陳清泉,原籍中國福建省漳州市。1937年1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亞馬吉朗市一個華僑家庭,父親為汽車行業(yè)企業(yè)家。陳清泉的成長深受荷蘭殖民地多國文化以及汽車業(yè)企業(yè)家父親的雙重影響。

中學時期,16歲的陳清泉在新中國成立和中國印尼建交的感召下,于1953年回祖國中國學習深造,以期為祖國建設出力。

2023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摘抄篇13

陸鴻今年45歲,是蘇州市緣躍紙制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也被稱為“阿甘廠長”。不滿一周歲時,一場中毒性腦炎讓他成了一名腦癱患者,他的小腦指揮神經(jīng)失常,影響了肢體和表情的控制,頭也常不受控制地晃動。身體上的“不一樣”讓陸鴻在找第一份工作時碰了壁,職高畢業(yè)時,本該接收他的工作單位拒絕了他。后來,他在叔叔的工廠里學習“敲白鐵皮”的手藝,還學會了騎自行車,正是那段騎自行車上班的時光,讓他的體態(tài)更接近了正常人。

在叔叔的工廠干了兩年后,陸鴻辭職了,并從2002年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修過自行車,開過報刊亭、電話亭和碟片店,開過專門出售視頻素材的網(wǎng)店,又跟店里的顧客學了攝影。2012年,他終于開了自己的照相館,并苦練修圖技術,憑著這一絕活,照相館的生意越來越好。不少顧客總問他要和照片配套的相冊,陸鴻和妻子商量后決定自己制作相冊,從家庭作坊做起,一步步發(fā)展成了如今營業(yè)額超過千萬元的企業(yè)。

18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