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陵墓介紹
關羽是三國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之首,逝世于公元220年。關羽死后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今天學習啦小編在這里為大家介紹關羽陵墓的知識,歡迎大家閱讀。
關羽陵墓歷史記載
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是中國三大關廟之一,距今已有1700余年歷史。關羽死后,孫 權將其首級送曹操,曹以侯禮厚葬首級于洛陽關林,這便是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俗稱的由來。
《三國志》載: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孫權于臨沮夾石(今遠安縣回馬坡)擒關羽,斬關羽,權送羽首于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尸骸于當陽,就 是今天的當陽關陵。
史載,當陽關陵是埋葬關羽身軀的地方,故當?shù)孛耖g流傳有“頭枕洛陽,身困當陽”之說。關陵,原稱“大王冢”,墓建于東漢末年。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襄陽太守王銖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始建廟宇。群體建筑則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關陵,占地45000平方米。采用中軸對稱式帝陵規(guī)制,中軸線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漢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門、馬殿、拜殿、正殿、寢殿、陵基。正殿大門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筆“威震華夏”金字匾額一塊。陵區(qū)四周,環(huán)以帝陵式紅墻黃瓦宮墻。
關羽陵墓建筑結構
關陵,坐落在當陽城西五里處。陵廟坐西朝東,面臨沮水,與景山遙遙相望。宋代以前,關羽古墓只是一座林木掩隱的土丘,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襄陽太守王銖對關羽墓培土加封,并“始建祭亭,環(huán)以垣墻,樹以松柏”。元代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玉泉寺主持僧慧珍,派僧人到關羽墓地,修葺山門,看管陵墓。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當陽知縣黃恕上書朝庭,請為關羽墓地建廟。得憲宗恩準,才大興土木,形成廟院,建筑群體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目前占地達98畝。
關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軸線上,依次為舞樓、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為關冢。大殿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面闊七間,進深三間,高26米。廡殿頂,琉璃瓦覆蓋,五脊橫立,六獸揚威。正門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
關羽陵墓文化傳承
千百年來,歷史人物關羽作為“忠義仁勇”的化身,在海內(nèi)外華人中獲得了廣泛一致的民族認同,被譽為“武圣”、“關公”、“關帝”、“關財神”,形成了以“忠義仁勇”美德為核心內(nèi)容、獨具特色的關公文化。
關羽本是一名武將,但由于他“義不負心”,忠勇兼?zhèn)洳⒆罱K“斷首捐軀”成仁。因此,千百年來,朝臣黎庶敬慕關羽“忠義仁勇”,視其為忠義楷模,仁勇化身。歷代帝王為旌表忠義,步步加封,由“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封號最終成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
隨著歷代帝王對關羽封謚的追加,關羽墓的稱謂也越來越高。中國古代只有圣人的葬地才能稱為“林”,如孔林、孟林等,而在河南洛陽,葬關羽首級之冢稱為關林。古代帝王墓才能稱為陵,而在湖北當陽,葬關羽身軀之冢稱為陵。在山西解縣建有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還修建有衣冠之冢。首、身、魂、衣冠冢俱全,在中國墓葬史上實屬罕見。人們膜拜、祭祀關羽,為其修祠建廟。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皇帝命天下直省郡邑皆立關廟,賜春秋兩祭,加誕祭,并敕封關羽三代公爵。之后,對關羽“褒封不盡,廟祀無垠”,真可謂“五夜何人能秉燭,九州無處不焚香”,形成了與遍布天下的祭祀孔子的“文廟”相對應的祭祀關羽的“武廟”。雖然關羽以其武圣人之封號與文圣人孔子齊名,但孔廟一般是一縣一廟,而關廟則遍及全國城鄉(xiāng)。
關羽陵墓介紹相關文章:
1.關羽的墓在哪里
4.關羽的真實面目
5.中國歷史文化
關羽陵墓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