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初中科學論文范文(2)
優(yōu)秀初中科學論文范文篇二
科學規(guī)劃 統(tǒng)一設計
摘要:在我國云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危房改造是“首善工程”的提法不止一次被強調。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無不將農(nóng)村危房改造工作當作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我們要改善農(nóng)村危房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就要做到統(tǒng)一設計,為農(nóng)民提供統(tǒng)一的施工圖,為確保多層磚房抗震設計質量,本文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
Abstract: in our country's yunnan frontier minority areas, the rural dangerous house reform is "to help project" the formulation of more than once be emphasized. For many year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and 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they will work as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those rural people's livelihood engineering to grasp. We will improve the dangerous house now widespread problem will be unified design, for farmers to provide a uniform construction drawing, to ensure multi-story brick seismic design qua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are discussed.
前言
1云南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現(xiàn)階段民居抗震設防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據(jù)調查,大部分農(nóng)村民居沒有進行抗震設防,抗震性能較好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較少,廣大的農(nóng)民防震減災意識不強,農(nóng)民防震、抗震知識貧乏,他們在建房時往往只考慮氣派、寬敞、舒適,而不考慮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設的房屋層高太高,開間太寬,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存在安全隱患 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幫扶下,2003年以來實施了茅草房改造,截至目前,累計完成了20696戶茅草房改造,使近9萬佤族同胞告別了低矮潮濕的茅草房。但由于地理環(huán)境獨特、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較低,農(nóng)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偏低,防震減災意識不強,同時受傳統(tǒng)生活習俗的影響,導致部分農(nóng)村民居抗震設防標準不高,甚至基本不設防,防震抗震能力十分脆弱。
2設計標準化,施工規(guī)范化
統(tǒng)一設計,為農(nóng)民提供統(tǒng)一的施工圖。為確保多層磚房抗震設計質量,可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
2.1抗震概念設計
(1)平、立面布置
選擇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平面,是抗震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規(guī)則的建筑物,地震時振動較單純,整體協(xié)調一致,并可使結構處理簡化,有較好的抗震效果,平面上有了凸出和凹進的房屋,地震時振動復雜,并會增加附加扭轉,轉角處易于應力集中,因而建筑物易于破壞。立面上各部分參差不齊,或有局部的突出,或質量懸殊、剛度突變的建筑,地震時容易發(fā)生局部嚴重損壞,建筑設計應符合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設計方案。
建筑的平面布置和抗側力結構的平面布置宜規(guī)矩、對稱,平面開頭應具有良好的整體作用??v橫墻沿平面布置不能對齊的墻體較少,樓梯間不宜設在房屋的盡端和轉角處;建筑的立面應力求規(guī)矩,結構的側向剛度宜均勻變化,墻體沿豎向布置上下應連續(xù),避免剛度突變;豎向抗側力結構的截面和材料強度等級自上而下宜逐漸減小,避免抗側力構件的承載力突變。當房屋的、立面高差較大,錯層較大和質量和剛度截然不同時,宜采用防震縫將結構分割成平面或體型規(guī)則的獨立單元。房屋的頂層不宜設置大會議室、舞廳等空曠大空間,房屋的底層不宜設敞開大門洞,當確須設置時,應采用彌補薄弱部位的加強措施或進行專門研究,當部分局部尺寸不滿足要求時,如該部分已設結構柱,可對已調結構柱增大截面及配筋;如該部位原來未設構造柱,可用增設構造柱來滿足要求。
值得指出的是,近幾年在多層磚房的抗震設計中,普遍存在客廳開大門洞而未考慮門間墻寬度的問題。這是對局部尺寸認識不足的概念設計問題,雖然用設置構造柱來加強薄弱環(huán)節(jié),但應當明白,磚砌體和混凝土的變形模量差別很大,雖然磚砌體與構造柱與圈梁可以協(xié)同工作,增加房屋的延性,但是它們不能同時段進人工作狀態(tài),在“中震”階段的抗震承載力主要由磚砌體承擔。因此,砌體結構中過多的設置混凝土構造柱,其作用是有限的。
(2)房屋的高度和層數(shù)
磚房由于受磚砌體抗剪、抗拉、抗彎強度的限制,房屋不能建的太高。實心粘土磚的多層磚房,墻厚不小于240mm,總層數(shù)不應超過6層,總高度不宜超過18m,高度允許稍有選擇的范圍應不大于0.5m。需要指明,上述標準適用于橫墻較多的多層磚房。橫墻較多是指同一層內開間大于4.2m房間占該層總面積的40%以內。對于醫(yī)院、教學樓等橫墻較少的多層磚房總高度,應比該標準的規(guī)定降低3m,層數(shù)相應減少一層,對橫墻很少的多層磚房,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再適當降低總高度和減少層數(shù);
房屋的總高度指室外地面至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可從地下室室內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條件好的半地下室可從室外地面算起;頂層利用閣樓坡層面設躍層時應算到山尖墻的1/2高處。多層磚房的層高不宜超過3.6m。
(3)結構體系
房屋的空間剛度對房屋的抗震性能影響很大,而房屋的空間剛度主要取決于由樓蓋、屋蓋和縱橫墻體所組合的盒式結構的空間作用。如前所述,多層磚房的樓蓋與屋蓋在地震時因本身的強度或剛度不足而破壞的很少,因此可以看出,墻體的布置是影響房屋空間剛度的主要因素。由于橫墻的間距直接影響樓蓋的剛度,以致影響房屋的空間剛度,所以首先必須注意橫墻的布置。橫墻數(shù)量多,間距小,房屋的空間剛度就大,抗震性能就好,因此地震區(qū)的多層磚房應優(yōu)先采用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結構體系。
同一結構單元應采用相同的結構類型和墻體材料,以便受力均勻一致。墻體布置應滿足地震作用的合理傳遞途徑。縱橫向應具有合理的剛度和強度分布,應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變造成薄弱部位,產(chǎn)生應力集中或塑性變形集中,對可能出現(xiàn)的薄弱部分,應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2.2抗震計算
抗震計算是抗震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滿足抗震承載力的基礎。多層磚房的抗震計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對平面不規(guī)則或豎向不規(guī)則的多層磚房,宜采用考慮地震扭轉影響的分析程序。某些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應有所提高,須認真做好抗震驗算。若抗震驗算通不過,要調整材料強度,橫墻及構造柱布置或采用配筋磚砌體直至滿足抗震要求。
2.3構造措施
震害調查普遍表明,凡在高烈度區(qū)保存下來的多層磚房,構造措施采取的好是一個突出的原因。應當指出的是,目前所采用的是以一確定的荷載來代替地震對房屋的作用,這不能完全反映地震的實際情況,所以在計算上過分追求精確,意義是不大的。然而合理的抗震構造措施對房屋的抗震影響卻很大,因此,保障多層磚房的抗震措施意義是很大的。多層磚房的抗震措施內容較多,概括起來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1)構造柱和圈梁的設置
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可以明顯提高多層磚房的抗震性能,使磚混結構的強度和變形能力得到提高,并按GB50011―2001標準要求設置構造柱。
實踐表明,圈梁在房屋建筑中可以發(fā)揮多方面的作用,如增強縱橫墻體的連接;增強房屋的整體性;箍住樓(屋)蓋,增強其整體剛度;減小墻的自由長度;增強墻體的穩(wěn)定性;提高墻體的抗剪能力;約束墻面裂縫的開展及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地基不均勻沉降等。故對橫墻承重或縱橫墻共同承重的裝配式鋼筋混凝土屋蓋或木樓屋的多層磚房,應按GB50011―2001標準的要求設置圈梁。對于隔開間或每開間設置構造柱的多層磚房,在設有構造柱的橫墻及內、外縱墻應每層樓蓋和房蓋處均設置閉合的圈梁。值得注意的是,圈梁的截面和配筋不宜過大,通常按GB50011―2001標準要求的數(shù)值或提高一個等級采用,不宜無限提高。因為圈梁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2)構件間的連接措施
多層磚房抗震性能差的原因之一是房屋的整體性差,故加強各構件間的抗震構造連接是多層磚房抗震的關鍵??拐饦嬙爝B接的部位較多,重要部位的連接措施有以下幾項:
a. 構造柱與樓屋蓋、磚墻有基礎的連接
當為裝配式樓屋蓋時,構造柱應與每層圈梁連接(多層磚房宜每層設圈梁),構造柱的縱筋應穿過圈梁;當為現(xiàn)澆樓屋蓋時,可在樓屋蓋處設240mm×120mm的拉梁與構造柱連接;構造柱與磚墻的連接處砌成馬牙槎,并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的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小于1m;構造柱可不單獨設基礎(承重構造柱除外),但應深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錨入室外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的地圈梁。
b. 樓蓋與磚墻的聯(lián)結
樓蓋與磚墻的聯(lián)結是加強房屋空間作用的重要措施,GB50011―2001標準規(guī)定;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伸進縱橫墻內的長度,均不應小于120mm;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當圈梁未設在板的同一標高時,板端伸進外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20mm,伸進內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在梁上不應小于80mm;當板的跨度大于4.8m并與外墻平行時,靠外墻的預制板側邊應與墻或圈梁拉結,房屋端部大房間的樓蓋,8度時房屋的屋蓋和9度時房屋的樓、屋蓋,當圈梁設在板底時,鋼筋混凝土預制板應相互的結,并應與梁、墻或圈梁拉結。
c. 磚墻與磚墻的連接
7度時長度大于7.2m的大房間甚至8度和9度時,外墻轉角及內外墻的交接處,當未設構造柱時,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的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小于1m。
d. 樓梯間的加強措施
8度和9度,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的通長鋼筋,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不應采用墻中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突出屋頂?shù)臉?、電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與頂部圈梁連接,內外墻交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的拉結鋼筋,每邊伸入墻內不小于1m。屋頂間的構造柱與磚墻以及磚墻與磚墻的連接,可按上述抗震措施采取。
e. 后砌體的連接
后砌的非承重砌體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φ6的拉結鋼筋與承重墻或柱連接,每邊伸入墻內的深度不小于0.5m,8度和9度時,長度大于5m的后砌墻,墻頂應與樓屋面板或梁拉結。
3 結束語
我們應當吸取教訓,以對歷史、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tài)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在設計、施工、質量監(jiān)督等各階段都要對農(nóng)村民居的抗震設防嚴格把關,使房屋達到抗震設防要求,消除安全隱患,保證農(nóng)村居民生活的安全與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 付向紅“多層磚房的抗震設防”《安陽大學學報》2003年第四期;
2、 云南省建設廳編《云南農(nóng)村抗震防災建房指南》2007;
3、 周炳章《砌體房屋抗震設計》地震出版社1991;
4、 劉大?!斗课菘拐鹪O計》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5、 孔玲云“砌體房屋抗震設計的問題和對策”《平原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看了“優(yōu)秀初中科學論文范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