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母體的護理論文免費
產褥期民間俗稱坐月子,醫(yī)學上指從胎盤娩出至產婦除乳腺外全身器官恢復或接近非孕狀態(tài)的一段時期稱為產褥期,一般為6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產褥期母體的護理論文免費下載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產褥期母體的護理論文免費下載篇1
試談產褥期常見的問題及護理
一 常見的護理問題
產褥期婦女常見的護理問題包括:疼痛、營養(yǎng)狀況改變、排尿形態(tài)改變、產后疲憊及母乳喂養(yǎng)等相關問題。
1.疼痛 產后除了子宮收縮可能導致產婦會有產后痛等情形之外,會陰切開傷口、乳房腫脹也可能導致產婦有疼痛的出現。
2.營養(yǎng)狀況改變 產婦由于產后初期對飲食的需求增加,往往在產后會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導致營養(yǎng)攝取多于個人身體所需。但若產婦于產后有哺乳,則其個人熱量及營養(yǎng)需求比不哺乳的產婦更高,如此才足以供應充足的乳汁,若哺乳婦熱量攝取不足,則可能導致營養(yǎng)攝取少于身體所需的情形。
3.排尿形態(tài)改變 由于分娩過程中胎頭施加壓力于膀胱及陰道,導致膀胱暫時性張力消失,產婦于產后可能會發(fā)生暫時性的喪失排尿感,使得膀胱發(fā)生過度膨脹、余尿量增加且無法排空的情形。
4.母乳哺喂 產褥期產婦可能發(fā)生與哺乳有關的問題包括:有效性母乳喂養(yǎng)、無效性母乳喂養(yǎng)及母乳喂養(yǎng)中斷等問題。若產婦具備基本的哺乳知識、乳房結構正常,加上有良好的支持系統支持其持續(xù)性的母乳喂養(yǎng),且產婦對其母乳喂養(yǎng)具有信心,則于產后能有效的給予新生兒哺喂母乳;若新生兒有早產或有某種畸形而致嬰兒吸吮反射欠佳或因母親乳房異常、知識不足、家人不給予支持及母乳哺喂中斷等因素,則可能導致無效性母乳喂養(yǎng);若由于母親或嬰兒患病、母親 工作、有母乳喂養(yǎng)的禁忌或突然需要斷奶等因素,即可能發(fā)生母乳哺喂中斷的問題。
二 護理目標
針對上述問題,護理人員照顧產褥期家庭的護理目標包括:
1.保持產婦身心的舒適。
2.保持良奸的營養(yǎng)代謝狀態(tài)。
3.建立規(guī)則的排泄功能。
4.保持正常的排尿功能。
5.保持良好的睡眠休息。
6.促進親子互動關系的建立。
7.維持良好的家庭關系。
護理措施:
根據產褥期的護理目標,護理人員應提供的護理措施包括:
1.減輕疼痛、促進舒適
(1)向產婦說明造成產后痛的原因。
(2)評估子宮收縮的情形。
(3)正確地按摩子宮底,以促進子宮有效地收縮。
(4)評估子宮收縮藥物使用的情形。
(5)評估會陰部傷口愈合的情形。
(6)指導產婦于產后24小時內冰敷會陰部以減少腫脹及疼痛。
(7)每次排尿后 應用溫開水沖洗會陰以利傷口愈合。
(8)鼓勵產后采取母嬰同室,依新生兒需求喂養(yǎng)母乳并適當排空乳汁,以預防脹奶不適的情形。
(9)必要時依醫(yī)囑給予止痛藥。
(10)協助產婦獲得清潔與舒適。
2.協助產婦攝取適當的營養(yǎng)
(1)指導產后與飲食相關的知識。
(2)指導其正確攝取均衡飲食的方法。
(3)哺乳產婦應攝取比平常多約500卡的熱量。
(4)哺乳產婦于飲食中應增加蛋白質、鈣、維生素、鐵質及液體的攝取。
3.促進排尿功能
(1)評估膀胱脹滿的情況。
(2)觀察產婦有無尿潴留的問題。
(3)指導產婦干產后4-6小時內要自解小便。
(4)必要時給予導尿。
4.協助產婦獲得適宜的休息與活動
(1)主動與產婦討論有關產后疲憊的問題。
(2)鼓勵產婦適當表達其壓力或焦慮。
(3)鼓勵產婦主要支持系統多提供產婦實質上的協助。
(4)住院期間盡量采取集中護理,讓產婦有充分的休息及睡眠。
(5)哺乳期間應盡量采取側躺的哺乳姿勢。
(6)鼓勵產婦早期下床活動或床上運動。
5.協助產婦獲得良好的角色調適
(1)鼓勵產后親子互動。
(2)盡早提供產婦親子互動的機會。
(3)實施24小時母嬰同室以增加親子互動時間。
(4)鼓勵家庭中其他成員參與新生兒的照顧。
(5)鼓勵產婦說出心里的感受并給予 心理支持。
6.促進有效母乳喂養(yǎng)
(1)鼓勵產婦應干產后盡早給新生兒吸吮乳房。
(2)指導產婦于哺乳期間應攝取足夠的熱量及水分。
(3)示范產后乳房護理的方法。
(4)采取母嬰同室或提供適當的 環(huán)境以方便產婦哺喂母乳。
(5)鼓勵家人給予產婦哺喂母乳積極地支持。
(6)提供成功個案與產婦分享如何達成有效母乳喂養(yǎng)的 經驗。
臨床路徑在產后護理的 應用:
為了適應現今的健康護理模式,以達到節(jié)省醫(yī)療資源、提高 工作效率及提高服務質量的目的,現今有些產科在產后護理中,使用臨床路徑結合臨床護理記錄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作為臨床護理的準則,也可更有效地完成護理。因此,在進行護理相關措施時,各單位也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 發(fā)展 自己的臨床路徑。
產褥期母體的護理論文免費下載篇2
試談產褥期的清潔衛(wèi)生及護理
【摘要】根據產婦產褥期的生理的特點,做好產婦乳房、會陰等重點部位的清潔衛(wèi)生,從用藥、并發(fā)癥、飲食、活動、避孕等方面科學合理地做好產婦的護理保養(yǎng),促使產婦身體健康快速復原。
【關鍵詞】產褥期;清潔;衛(wèi)生;護理
產褥期即俗稱的坐月子,是指胎兒、胎盤娩出后的產婦身體、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調適復原的這一段時間,一般6-8周,尤其是產后15天內,產婦應以臥床休息為主,調養(yǎng)好身體。產褥期期間,母體生理系統要發(fā)生很大變化,子宮內部留有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面,同時乳房生理變化較大,分泌功能加強,機體抵抗力低,易發(fā)生感染。在產褥期內產婦應該好好休息,醫(yī)護人員應仔細觀察產婦身體恢復情況,并進行衛(wèi)生、護理等指導,保證產婦身心健康盡快恢復。
1注意產褥期的清潔衛(wèi)生
1.1乳房保潔和衛(wèi)生護理初次哺乳前,要用溫開水清洗乳房,從乳頭開始清洗,然后依次清洗乳房整體。每次哺乳前和哺乳后,都要用溫開水擦洗乳頭、乳房,使乳房保持清潔衛(wèi)生,避免乳腺感染,引發(fā)乳腺炎。同時要注意乳頭內陷的矯正,避免乳頭凹陷導致污垢隱藏,引發(fā)感染。哺乳期產婦穿著要寬松合適,盡量使用具有托負功能的胸罩,以緩解乳房充盈時的下墜。每次喂乳,盡量讓孩子吸吮兩側乳房,達到每次喂乳能夠排空兩側乳汁,減輕乳房充盈引起的不適,避免奶汁積存引發(fā)乳房疾病,也避免引起哺乳期過后乳房大小高低不一致。如果乳汁豐盛,嬰兒哺乳過剩,可適當采取人工排空乳汁,即母親自己用手輕輕擠出奶汁。哺乳期有時發(fā)生乳頭皸裂現象,大多是因嬰兒吸吮時沒有充分含住乳頭或乳頭堅韌性不好引起的。針對前種原因,喂乳時母親要調整好喂乳姿勢,使嬰兒在正確舒適且松弛的姿勢下,讓乳頭和大部分乳暈含吮于嬰兒的口內吸吮奶汁。針對后種原因,喂乳前對乳房和乳頭進行熱敷,大約3-5分鐘,然后擠出少量乳汁,使乳頭柔軟,便于嬰兒吸吮。哺乳期最易發(fā)生乳腺炎,出現紅、腫、熱、痛及結節(jié)等癥狀,容易引起乳腺管阻塞不通。輕微乳腺炎一般不用藥物治療,喂乳前,對乳房熱敷3-5分鐘,并輕輕按摩。然后讓嬰兒先吸吮患側乳房。這樣做好處在于,嬰兒饑餓時吸吮力強,充分吸空乳汁,有利于吸通乳腺管,避免堵塞加重炎癥。同時要增加喂乳次數。哺乳后充分休息,飲食要少吃熱量高的食物,以清淡為主。若體溫較高,炎癥較重,要多飲水,并及時去醫(yī)院就診,按醫(yī)生要求適當用藥。
1.2會陰清潔和衛(wèi)生分娩后生殖器官尚未恢復正常,宮腔內有較大創(chuàng)面,宮頸口松弛,陰道黏膜有擦傷,因此必須作好會陰清潔和衛(wèi)生,以防引起感染。首先仔細評估會陰切口有無滲血、血腫、水腫等,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yī)生。水腫者,可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濕熱敷每日2-3次。血腫小者可用濕熱敷或遠紅外燈照射,大的血腫需配合醫(yī)師切開處理。有硬結者則用大黃芒硝外敷。會陰部每日2次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1:2000苯扎溴銨(新潔爾滅)或用1:5000左右的稀釋絡合碘液沖洗或擦洗,且應勤換會陰墊,大便后用水清洗會陰,保持會陰部清潔,囑產婦,如有會陰傷或側切傷口未拆線一周內避免下蹲姿勢,以防傷口裂開[1]。由于妊娠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痔靜脈血液回流,加之分娩時的用力,常誘發(fā)或加重痔瘡的發(fā)作,有腫痛癥狀者,可作濕熱敷或50%硫酸鎂熱敷,也可涂以20%鞣酸軟膏,或戴橡皮手套將痔核輕輕推入肛門內,分娩7-l0天后亦可每日用熱水坐浴,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1.3周身衛(wèi)生及其他清潔產婦產褥期汗腺分泌旺盛,夜間睡眠和初醒時更明顯。及時地洗澡可使全身血液循環(huán)增加,加快新陳代謝,保持汗腺孔通暢,有利于體內代謝產物的排出,還可調節(jié)植物神經,恢復體力,解除肌肉和神經疲勞。正常分娩的產婦產后2-5天便可以洗澡,但是不應早于24h,以選用淋浴為佳。產后6周內不宜洗盆浴或大池洗浴,以減少經陰道和尿道逆行感染的機會,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5-10min即可,水溫35℃-37℃。另外,要常換內衣,飯后要刷牙漱口,預防口腔感染和牙周炎;洗頭、洗腳一定要用溫水。
2注意產褥期的護理
2.1慎重使用藥物使用藥物要遵照醫(yī)囑。母體服用藥物會導致血液藥物含量較高,通過血液循環(huán)融入乳汁,特別是有些藥物副作用較大,嬰兒吸吮含藥物奶汁容易影響健康發(fā)育。
2.2注意預防產褥感染和并發(fā)癥對有合并癥的產婦,應作必要的化驗檢查。惡露顏色變淡接著又變紅,或惡露增多,大多是有產后出血或感染的癥狀。一旦發(fā)生這種現象,要盡量看醫(yī)生診斷,對癥治療。其中,重點注意產褥感染。產褥感染是指分娩時及產褥期生殖道受病原體侵襲,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又稱產褥熱,發(fā)病率約為6%。因感染的病原體種類、感染部位及嚴重程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癥狀。一般均有3-5天潛伏期,輕者表現為體溫逐漸上升,達到38℃左右,持續(xù)數天,經治療后好轉;重者體溫可突然升至39℃以上,產婦頭痛、脈快、虛弱,全身中毒癥狀明顯。
2.3適量做好運動產后要適當活動,進行體育鍛煉,有利于促進子宮收縮及恢復,防止尿失禁、膀胱直腸膨出及子宮脫垂。一般采取以下運動方式: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每天定時做提肛肌收縮運動,加快腹肌、盆底肌肉張力的恢復。通過適當運動鍛煉,促使血液循環(huán),預防靜脈炎,促使胃腸蠕動,預防便秘,促使體形健康恢復。
2.4科學補充營養(yǎng)產褥期產婦所需能量及物質,均較分娩前增加。食物應營養(yǎng)豐富,種類多樣,易消化吸收,多清淡少油膩。產后最初幾天內,飲食要含熱量較高、蛋白含量較高、維生素含量高的食品,伴隨流食和湯類,促使乳汁分泌。同時根據嬰兒生長發(fā)育的需要,產婦還要適當飲食含礦物質的食物,也可適當補充維生素。
2.5適時做好避孕產褥期內,由于子宮創(chuàng)面、陰道粘膜和會陰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有的惡露尚未干凈,因此必須避免性生活,防止性交引起感染。產褥期后通過檢查,確認生殖器官及身體已經恢復正常后,才能恢復性生活?;謴托陨詈螅獔猿址e極避孕措施,避免產后不久再次懷孕,對身體造成損害。丈夫要積極配合避孕,懂得產后排卵月經復潮的知識,以及短時間內再次懷孕對母體的損害。根據哺乳期的實際,婦女一般采取工具避孕措施,不采用藥物避孕。正常的陰道分娩的婦女,一般要在產后3個月后放置節(jié)育環(huán);剖宮產的婦女一般要在產后半年后放置節(jié)育環(huán)。如果有感染等其它情況,要按醫(yī)生要求適時放置節(jié)育環(huán)。
2.6合理作息安排產褥期產婦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可以恢復疲勞,促進組織修復,增強體力。妊娠和分娩給產婦帶來的身體變化和消耗,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方能完全復原[2]。充足休息和睡眠,是保證產婦身體機能恢復、創(chuàng)傷自愈修復必要條件。大多產婦在產娠期容易造成疲勞、失眠、緊張、焦躁等不適癥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產婦生理上發(fā)生變化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大多是喂乳、照顧嬰兒、生活料理等體力勞動導致體力透支所引起的。產褥期如果過早地承擔體力勞動,容易導致身體關節(jié)、腰肢酸痛,甚至導致子宮、胃腸下垂,以及膀胱、陰道壁膨隆留下終生疾患。疲勞、失眠、緊張、焦躁等生理和心理癥狀會導致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嚴重者影響乳汁分泌。因此產褥期的婦女要保持充足睡眠,每天不少于8小時,要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guī)律。
3健康教育
產后的婦女要掌握一定的衛(wèi)生保健知識,既要自己主動做好自我保健,同時又要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做好產褥期的婦嬰護理保健工作。
3.1協助產婦了解產褥期感染的知識,告知其并發(fā)癥的癥狀及預防;解釋正在實施的治療、檢查及護理操作的目的和意義,以減少病人焦慮緊張情緒,取得其主動配合。
3.2給予產婦有關產后休息、飲食、活動、服藥的相關知識,提供產后性生活和有效避孕的具體指導,一般需通過產后檢查全面評估,結果正常后方可恢復性生活。
3.3幫助指導產婦學習掌握一定的日常護理知識。使產婦具備基本的識別診斷自身及新生兒的異常狀況的能力,必要時能夠采取適當的措施做好自我護理保健和嬰兒護理保健,同時也可使其發(fā)現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務人員。
3.4告知產婦產后隨訪、檢查的時間;新生兒隨訪、預防接種的時間和機構;母乳喂養(yǎng)支持機構的聯系方式。并提醒產婦任何時候出現不適及異常癥狀,需及時隨診。
參考文獻
[1]王寶珠,主編.實用臨床護理健康教育指南.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
[2]高際天,主編.婦產科學及護理.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