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輔導淺談論文(2)
團體心理輔導淺談論文篇二
《團體心理輔導在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摘 要]團體心理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回顧和總結了一次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提高軍校學員人際交往能力的實踐活動,在活動設計、團體成員篩選以及效果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 軍校學員 人際交往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6-0131-02
團體輔導(又稱團體咨詢或小組輔導)是近十多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解決個人發(fā)展問題的輔助教育形式。它是指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與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團體輔導的形式一般是通過數次小組聚會、活動,參與成員互相溝通、交往,共同討論大家關心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索,并輔以適當的理論講座和行為訓練。其目的一般是通過彼此啟發(fā),相互接納,支持鼓勵,使成員增強自我認知,學會悅納他人,獲得自信,并在小組互動中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加社會適應性,促進人格成長。
有關研究表明,團體輔導在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方面是有效的。結合我們在心理調查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軍校學員的心理問題中,人際敏感和人際交往挫折及其引發(fā)的情緒問題等十分突出,筆者就以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為主題主持開展了團體心理輔導系列活動。
一、活動發(fā)起與成員篩選
在校內張貼海報,說明活動主旨、活動形式、活動時間及活動地點等,面向全校招募小組成員。要求在截止日期前報名并在約定日期前來參加心理測試。
海報張貼出去后,學員報名非常踴躍,全校四個年級共有120多人報名,而小組輔導活動的人數有限。我們首先通過心理測試作初步篩選,測試量表選用社交回避量表(SAD)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人際敏感分量表。不過,鑒于團體輔導中存在觀察學習的過程,也考慮到小組內活動氣氛的問題,我們并不僅僅選取社交焦慮程度較嚴重的報名者,也適當選取了5名在兩個量表上得分較低的報名者。這樣,通過心理測試選取了25名學員作為進一步面談篩選的對象。
面談是逐一個別進行的。面談主要考查幾個方面的情況:1.報名者參加活動的動機,是否真的想通過活動改善和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狀況;2.報名者的個性,一般的內向性格并不要緊,但過于自我封閉的人并不適合團體活動,他們更適合進行個體咨詢;3.報名者能否保證準時參加每次的活動,雖然活動時間是在周末晚上,但因為軍校里學員隊的集體活動比較多,為了保證活動的出勤率,有必要在篩選階段就強調紀律問題。
通過上述兩個步驟的篩選,我們最終選定了11名學員作為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小組的成員。
二、活動實施與內容安排
輔導活動總共進行六次,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具體活動內容參見表格。
小組成立初期主要通過簡單輕松的游戲和活動使成員盡快熟悉,營造輕松融洽的氣氛,并通過為小組取名字、定口號有效增強團體凝聚力。之后的室外活動“信任之旅”中成員間通過互相攙扶的肢體接觸,進一步產生親近感,為開展深入地討論和溝通打下基礎。進而通過互幫互助解決難題的過程強化友愛的氣氛,加深情感交流。有了友愛的情感作基礎,在“圖畫接力賽”中才能更好地開展協(xié)作,也才能開誠布公地評價他人。此時,可以說,成員間已經由最初的陌生人慢慢成為朋友,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人際交往的實踐活動。當然,我們更強調成員在輔導活動中更深層次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提高,并要求他們將所想所得應用到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去。
三、效果評價
目前,國內對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評價手段多樣,很多研究進行前后測對比分析的量表評估,但同時又有許多學者認為,有時團體成員的主觀感覺更能說明問題。鑒于此,我們采用了量表評估和主觀評估相結合的做法。團體輔導活動結束時又用社交回避量表(SAD)和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人際敏感分量表對成員進行了測量,并與其在篩選階段的得分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除兩名“榜樣”(篩選階段的測試分數就表明他們并不存在突出的人際交往問題)的得分沒有變化外,其他成員的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數據量較少,此處略去統(tǒng)計分析結果),說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對他們的人際交往問題有短期改善效果。不過,我們認為除了即時的后測,活動之后的長期追蹤觀察和定期回訪才是更重要的。
主觀評估來自于許多方面,包括指導者的觀察和感受、成員間關系的發(fā)展以及成員對活動的反饋和評價等。作為指導者,我們切實看見小組成員在每次活動中的表現(xiàn)在不斷進步,成員的表達更積極,團體內的交流更多,活動的氣氛更活躍。而小組成員對活動的肯定評價更是讓我們感到欣慰:“現(xiàn)在,每個周六的晚上是我在大學里度過的最輕松,最快樂的時光。”“這樣的活動對我的啟發(fā)很大,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人與人的交往可以這樣放松。”“一直以來,我總是想不通為什么自己的人緣不好,通過小組中大家坦誠的交流,我找到了原因,以前我總是自己說得多,而聽別人說得少,我想我以后會注意了。”還有一位成員剛開始很害羞甚至說話都不敢抬頭,隨著活動的進行,他越來越大方,在活動結束時他說:“說實話,報名參加這次活動只是因為一剎那的沖動,后來教員選定我為小組成員,我在內心里并不是很積極,就是覺得既然簽訂了團體契約書就得信守承諾?;顒又形野l(fā)現(xiàn)大家都在真心地交流,自己也就放開了,直到前幾天,路上碰見一位教我們的教授,我竟然莫名地主動向他問好,還跟他聊了很多,我想我已經不再那么害羞了,居然可以當眾說這么多話,真的謝謝教員和各位同學。”
四、總結與反思
由于事先廣泛查閱資料,積極向同行請教咨詢,并對活動做了較為周密的設計,此次團體輔導活動開展比較順利,并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一提:
第一,成員的組成不宜全部都是內向的、存在嚴重人際問題的人,可適當選取一兩名相對較為外向的、社交問題并不十分突出的報名者。這樣一方面可以調動游戲和活動時的氣氛,避免討論階段沉默的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發(fā)揮團體輔導中觀察學習和榜樣模仿的功能,通過一、兩名榜樣的帶動作用,使有人際問題的成員習得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所謂外向的、在人際交往中比較活躍的人也不能說就不存在社交問題,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外向的成員雖然比較善于表達,但卻存在一些諸如不能用心傾聽、不能及時體察他人情緒、對人際矛盾認識不夠深刻等問題,所以團體輔導活動對于他們同樣是一個自我探索、自我發(fā)現(xiàn)和成長提高的過程。
第二,活動、體驗和分享是團體輔導三個密不可分的基本要素。團體心理輔導以游戲和活動的形式開展,但最重要的應該是引導成員去感受和體驗,并能將個人的體驗與大家分享,這是一個重要的內化過程,否則熱鬧的活動將流于形式。比如在“信任之旅”活動中,絕不僅僅是帶領成員在室外走一趟“盲人之旅”?;顒又蠓祷厥覂?,我們首先讓大家閉目放松,回想整個“旅行”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然后共同討論、分享收獲。很多成員反映,正是在那些大家一起暢談的過程中他突然對如何與人交往有了幡然頓悟。
第三,鼓勵成員間發(fā)展友誼。我們認為,小組成員間由最初的彼此陌生到最后能交流感情,且能開誠布公地互相評價,這個過程對于他們而言其實就是一次人際交往的練習和實踐。這次實踐性的練習不僅有助于成員對剛剛習得的人際交往技能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可以激起他們對人際交往的勇氣與信心,從而有利于他們將行動付諸更廣泛的人際圈子中去。
當然,因為是第一次主持團體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對于活動時間的控制還缺乏技巧,導致兩次活動延時;對于家庭作業(yè)的強調不夠,個別成員偶爾不能按時完成等。
以上是我們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提高學員人際交往能力的一次應用實踐,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切感受到,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來提高學員人際交往能力是可行和有效的,這種團體活動相對于個別咨詢來說,受益面更大,不僅因為參與的成員更多,而且因為這種成長團體適合更多的學員參加,不一定非要針對有突出人際問題的人。
[ 參 考 文 獻 ]
[1]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慧,孟婷婷,陳仙.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28,(11).
[3] 丁曉峰,樊偉娜.團體輔導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作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2).
團體心理輔導淺談論文相關文章:
團體心理輔導淺談論文(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