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研究論文
伴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承受多元文化洗禮的建筑設計愈加重視外觀視覺形象創(chuàng)造,而承載了建筑形象的關鍵要素——建筑表皮在建筑本體結構基礎上,成為建筑形式的主要表現途徑。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當代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當代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更是給人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尤其是在文化多元的環(huán)境下,建筑設計更是空前繁榮,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更是成為一種新的藝術欣賞形式,在當代的建筑設計中不斷發(fā)展。關于建筑表皮結構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分為建筑結構形制母體、營造視覺層次以及建筑形式美感特征表現這三種。本文對當代建筑表皮結構的藝術表現做出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建筑設計
建筑是凝固的藝術。但是在實際的建筑設計中,很多設計師不重視對建筑結構的設計,把責任推給結構工程師,這使得建筑領域存在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建筑結構僅僅在現代建筑建設中發(fā)揮著承重功能,空間形體美感功能并沒有得到挖掘。所以,在我過的建筑設計中,往往借助其他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彌補這個問題,表達建筑的美感。但是,隨著現代文化的多元化發(fā)展,建筑表皮結構的藝術表現形式也不斷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日益成為建筑設計師所不能忽略的問題。
1 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對于當代建筑設計的作用和意義
在建筑設計領域,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文化多元化的發(fā)展,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建設,追求的不再僅僅是使用功能,建筑工程的空間塑造和審美功能也逐漸成為人們爭相追求的對象。而對于建筑表皮來說,其在審美方面具有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了。建筑表皮不僅僅是承受荷載,保持建筑的邏輯和理性,更重要的是其空間形象塑造的價值和作用十分巨大。
1.1 建筑物的藝術形象得以豐富
在對建筑物進行設計時,由于受到建筑功能、工程造價、施工場地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建筑形體多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現狀,使得建筑結構的藝術表現力不足。但是,通過對建筑結構藝術表現的研究,對建筑表皮進行設計,就可以促進建筑結構藝術表現力的提高。在表皮結構設計中,通過多種不同的設計實現與結構的充分互動,從而實現對建筑形體的重塑,從視覺層面上增強建筑結構的藝術表現力。在眾多的建筑工程建設中,濟南黃金地產大廈的設計十分典型,雖然整個建筑物的整體為方正狀,但是在建筑表皮設計中,整個設計以結構構件形式為母體展開,沿構件方向進行設計,實現以線帶面,立足于表皮肌理,對建筑物的形體進行了二次劃分,使得建筑物的藝術表現力不斷攀升,在建筑美感增加的同時工程造價基本沒有發(fā)生改變。
1.2 建筑的文化內涵得以拓展
通過建筑表皮的結構設計,使得建筑結構的藝術表現形式不斷呈現出多樣性。在設計中,采用相應構成的方式,對建筑表皮進行重塑,增加了建筑的藝術表現力,也使得建筑形式的“能指”范圍得到擴展,建筑物的文化內涵得到充分體現,建筑象征性的表現更加明顯。比如濟南奧體中心場館的設計,在設計中,運用“透視”的設計手法展現給市民一個柳葉環(huán)繞的藝術形象。通過透視手法,使得“柳葉”這一特色元素在建筑結構中以若隱若現的形式被展現地淋漓盡致,給市民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間。通過建筑表皮和結構的配合,表皮形態(tài)在“葉脈”建筑結構的襯托下,順利由“能指”轉換成了“所指”,實現了對建筑文化內涵的拓展。
1.3 建筑的空間品質得以提升
專注于建筑表皮設計,不僅僅是為了達到建筑物的外觀要求。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建筑設計者過于看重建筑外觀這一評價指標,設計過程中的價值取向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在設計過程中,有些設計師片面追求建筑的外觀要求,對于建筑內部功能空間的適用性有所忽略。但是基于結構藝術表現的建筑表皮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對這種現狀進行了協調,使得建筑內部空間組織和外部外觀形式之間的矛盾得到緩和。眾所周知,建筑的結構形式深深影響著建筑內部空間組織,內部空間組織擺脫不了外部結構形式的束縛,所以在表皮設計中堅持結構表現的前提是十分理性的選擇。通過對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使得建筑物的外觀形式不斷走向豐富化,也使得內部空間品質得到整體提升。
2 當代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
2.1 基于建筑結構形制母體的表皮藝術構成方式
理性是建筑結構設計的重要原則,在對建筑結構進行創(chuàng)新時,必須要本著理性、實際的態(tài)度對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筑表皮進行藝術創(chuàng)新。以結構構件元素為母體的表皮藝術構成就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在這種設計構成中,結構構件元素的重復構成、漸變構成、特意構成是其中的重要設計手法。重復構成在表皮設計中十分常見,通過重復構成可以使建筑物的整齊度和壯觀度得到提高,增加建筑結構的形式美。
通過建筑結構構件元素的漸變構成,使得建筑表皮結構的構成元素按照形狀、大小、色彩等進行漸變處理,從而使整體的建筑表皮結構藝術表現力和趣味性不斷增強。而特異構成就是在表皮設計中,在基本形重復和漸變的基礎上對構件元素進行編排、形狀和色彩的變異,從而營造不一樣的整體視覺效果,增加建筑物的藝術感染力。另一方面,以結構構成形式單元為母體的表皮藝術構成也是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手法。這種建筑表皮藝術形式的處理可以通過建筑結構單元塊面為母體的近似構成、對比構成、立體肌理構成等方式來實現,使得建筑表皮富有情趣變化,充分增加建筑表皮的藝術表現力。
2.2 基于建筑結構形態(tài)之視覺層次營造的表皮構成方式
在當代的建筑設計實踐中,經濟性一直是設計工作遵循的重要原則,在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設計中,要立足于建筑結構的形式,考慮經濟合理性的原則。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在不改變建筑結構形態(tài)的前提下,建筑表皮的視覺藝術效果也可以通過自身的構成形式變化來實現。在實踐過程中,表皮肌理構成能對結構元素進行層次性修飾,通過“透視”、“底示”等方法,使表皮結構煥發(fā)生命的活力,使結構的韻律美感得到展現。另一方面,通過表皮藝術處理來營造建筑物的層次感,也是設計中常用的手段。通過材料的變化使得建筑物內部空間層次得到修飾,也使得建筑外部的結構層次更加明顯。這樣的設計,使得建筑結構突破了單調、單一的束縛,視覺效果十分顯而易見。
2.3 基于建筑結構形式美感特征表現的表皮藝術構成方式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建筑工程行業(yè)的繁榮,建筑結構的藝術表現不斷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各種建筑表皮的藝術表現形式更多紛繁復雜。通過建筑物結構形式美感特征來表現建筑表皮藝術性的設計方式在建筑設計中也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方式。這種設計方式與上述兩種設計方式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不拘泥于建筑結構的形式,而是對建筑結構形式的美學指向回歸,從而增加建筑結構與表皮的互動。用這種設計方式進行設計的建筑物,具有非常高的藝術美學價值,盧浮宮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雖然從視覺角度來講,建筑結構與建筑表皮沒有直接的關聯性,但是卻宛若一件稀世的工藝品,所傳達的藝術感染力不容小覷。
3 結語
隨著當代經濟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建筑工程行業(yè)的設計、施工技術和工藝逐漸趨于成熟,建筑表皮的結構設計也不斷在創(chuàng)新中獲得發(fā)展,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保證之外,建筑的藝術表現力也不斷攀升,滿足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而基于建筑結構的表皮設計也使得建筑表皮的創(chuàng)新空間更加廣泛。
相關文章:
當代建筑表皮的結構藝術表現研究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