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美利用的思維導圖
如何完美利用的思維導圖
大腦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學研究證明,大腦分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邊的一切活動的,一般左腦具有語言、概念、數(shù)字、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邊的一切活動的,右腦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像、綜合等功能。
在學校念書的日子很少,我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工作,當學生靜靜的念書太少了。我從初三下學期大概是02年的1月份開始接觸第一個方法叫做63學習法開始到現(xiàn)在有整整10年的時間,我用這10年的時間堅持了一件事,研究方法。對于許許多多不計其數(shù)的方法,浩如煙海的方法中有很特別的方法有的方法一看就能覺得這輩子能三生有幸遇到此法的也有,但是也有的垃圾的方法,對于方法最大的感慨就是夠用就行,好的方法就在于你是怎么去用,就像火影里的四代目火影,就瞬身術一個方法,用的已經(jīng)相當厲害。思維導圖也像瞬身術一樣,值得我們?nèi)谩?/p>
下面我要講的方法很普通,就是思維導圖,他可以分析一本書的思路,也可以概括一篇文章,當是對于真正會應用思維導圖在理論書籍的應用,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應用思維導圖會用的人與不會用的人差別很大:
最早思維導圖是托尼博贊發(fā)明并倡導的,用他的話來說在大學的時候念書的時候做了很多筆記,但是筆記是越來越多,成績卻一直下滑,后來他開始在關鍵詞下面畫橫線,這一點一定要記住,畫任何小說文章的導圖都是在關鍵詞下面畫橫線,然后做成一個思維導圖簡稱思維的地圖,知道作者要講什么。
我看過畫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如下表示:
1.現(xiàn)在,在一張白紙上用同樣的樹形格式排列任何一個題目的要點
2.在紙的中央,寫下一個主題,該主題是什么?(主要講哪一領域)
3.該主題由幾個部分組成?
3.每一部分是由什么層次構(gòu)成的,每個層次主要的關鍵點知識是什么
4.依照整個脈絡圖,制作思維導圖。
你可以邊讀邊畫,寫下整本書的框架,然后開始把主題和層次的關鍵知識放進導圖。我自己試驗了一下從目錄開始繪制的導圖,水平方向大概4-5層可以在15分鐘繪制一張導圖,搞定50頁。這也就是說每天花1個小時畫導圖就可以搞定100頁,這是一個很可觀的數(shù)目,能夠在短期內(nèi)念完大量知識點。
我的方法在于思維導圖,但是甚于思維導圖,思維導圖說把整本書和文章的關鍵詞都搬上導圖,由于從小學到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的知識量巨大,按常理來說是不能夠全部在短期內(nèi)掌握的。當知識量巨大比如大學的課程有20門的時候理論上可以全部畫出來但是實踐不行。所以這時候我看到了李曉鵬的系統(tǒng)學習法,高中的完全學習工具,把知識點和框架分離的方法來運作思維導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曾今在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細節(jié)中也提到了相似的方法:所謂的框架記憶法,就是在記憶大量而系統(tǒng)的知識時,首先去記憶這些知識的大框架,然后去記憶大框架下面的小框架和細目,最后才是記憶具體的知識,并把具體的知識都分別存放進各自的細目里,這種提綱式的方法在總復習、畢業(yè)總復習最為適用。
我不知道劉亦婷本人有沒用過這個方法,但是這個方法確實值得參考,因為它是另一種系統(tǒng)學習法。但是方法中有兩點不可能:第一,它確實把知識都裝到知識點,但是這樣一來知識量大怎么辦,在記憶和整理大量知識點時切忌框架不要復雜化,不要以為思維導圖什么都能記憶,復雜化來裝知識只會弄巧成拙。第二,它的方法中我抽取能夠達到50頁一天的一種方法,2小時最多50面——就是在每一面都找關鍵詞深入到知識點,但是上述第一點說過大量記憶知識點的情況下把知識裝進知識點畫圖只會弄巧成拙,我抽取了三個詞:1.找關鍵詞2.裝知識點3.對照關鍵詞回憶知識點,找裝對這三個詞是可以再在劉亦婷的方法中抽取出來,但是這在上述也提到了對付記憶大量的知識點是不夠的。比如《計算機網(wǎng)絡》這門。
關于導圖和記憶知識,我在不斷升級我的方法,剛開始在做導圖的時候需要把知識抄在紙上(跟李曉鵬的完全學習工具一樣)到只用導圖,在書上畫線到不在書上畫線,我走了很長的路,不斷改進方法,以適合對付大量的知識點。上述我們也知道對于導圖,有以下三個步驟:
1.畫導圖把框架抽出來
2.把知識點理解了都裝入導圖
3.對照導圖回憶知識點直到能夠順利回憶知識。
這里說明一下,知識點理解就好關鍵是要裝進導圖中才行然后要隨時復習,以上這兩點抓住了就很輕松了。
下面我再摘取一種系統(tǒng)學習法——傳說中只要一晚上就能通過期末考試的方法,分為文理科在逍遙的右腦論壇里頭的方法:
【文科】
首先看下作者和書名。其次仔細看下書的目錄,這一步必須養(yǎng)成習慣,任何書準備閱讀前,請先看下目錄。再次對照書的目錄,找到每一章開頭的那一頁,全部翻過去閱讀一下章節(jié)標題下面的那一段文字。花10分鐘看完這三個步驟,你對一本書已經(jīng)有足夠的了解了,讓你判斷是想要更仔細的讀這本書還是根本不想讀下去了。
對照目錄,挑幾個你感興趣的章節(jié),翻到這些章節(jié)下面看你感興趣的小節(jié)的頁面,花5分鐘把對應的小節(jié)標題下面的第一段文字瀏覽一次。
最后一部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隨便看一兩段,有時候連連續(xù)續(xù)幾頁,不要太多,就這樣的方法花5分鐘把全書翻過一遍。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兩三頁。一本書最后結(jié)尾的兩三頁是不可忽視的。大部分作者會在結(jié)尾的幾頁將自己認為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的。
這種方法咋看起來像在教你短期內(nèi)怎樣閱讀一本書備考但是在看書的過程中分為兩點:
1.看框架下的文字系統(tǒng)的讀完一本書
2.在系統(tǒng)化的基礎上東翻翻西翻翻把內(nèi)容裝進框架上
這樣一種方法可以跟導圖相互作用,比如你可以做一張導圖,把關鍵的知識的框架先畫出來然后抓重點的看過一遍,最后再東翻翻西翻翻。
【理科】
第一步 瀏覽全書,方法與文科類相同。先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第二步 集中精神,去看每一章節(jié)的例題。看例題的同時,回想前面描述的內(nèi)容。有不懂的就去查前面的資料,搞懂了,然后用筆把那些用到的知識點圈起來。
第三步 這樣看完一遍全書后 ,回頭去看你所有畫記號的地方??粗浱?,回想上下文是什么。
第四步 復習。把摘錄出來的重點內(nèi)容集中的記憶一下。
這里,最根本的一點,是預先設定好任務。什么時間做什么,你準備花多長時間看完一章?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規(guī)定的任務。這個很重要,因為設定任務可以在潛意識里加快節(jié)奏,讓你更高效的利用時間。
還有就是,很多教科書,可以放棄很多章節(jié),選擇三四個重點看。其他的掃掃就是了,不必浪費太多時間。這樣輕松的通過考試是沒問題的。
這是理科的針對于有題目的方法,有人就問道:“題目和知識點不融合怎么辦,抽框架不抽題目記憶要做題怎么辦”,這時一定要記住我們抽的框架是關鍵詞是可以直擊核心的關鍵詞,題目也有關鍵詞,我們可以一個一個題目抽出來,只需把關鍵詞找出。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抽能代表的關鍵詞就行了。
以上理科的方法適合大量題目的抽取,也適合短期內(nèi)備考理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