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電影觀后感5篇_觀看《被光抓走的人》感悟5篇
《被光抓走的人》正式上線各大影院,《被光抓走的人》講述的是光代表什么?為什么人會被光抓走?誰會被光抓走?留下來的人要怎么辦?這一系列疑問未來都需要在片中得到解答。而關于觀看《被光抓走的人》電影觀后感以及影評,小編準備了以下文章內(nèi)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被光抓走的人》觀后感及影評【1】
準確的說,影片展現(xiàn)的其實是那些“沒有被光抓走的人”,原本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人們,突然被上天宣判為“沒有真愛的人”,辯解越描越黑,尷尬無處不在,可生活還得繼續(xù)。
作為一部強設定、高概念的電影,董潤年拋出了一個腦洞很大的寓言,設問現(xiàn)實中的男男女女——到底什么是愛情?誰有資格定義愛情?沒了愛情我們還有什么?編導對生活的體驗和洞察細致入微,尤其是黃渤和譚卓這對中年夫婦,柴米油鹽早已熬干了激情,婚姻的維系更多是種麻木的慣性,卻禁不起多少審視和刺痛。他們會為了面子作假,可諷刺的是其他人也不會當真,畢竟同學聚餐時滿坑滿谷,似乎也沒誰被光抓走,當代中國人的婚姻質(zhì)量可見一斑,更別提黃覺那種連遮羞布都不要的了。
相比之下,王珞丹和黃璐這條線則更加灑脫——既然男人不可信,那愛情就更不可信,人,終歸還是愛自己更多些。而再年輕些的白客、焦俊艷、那對情侶,甚至是未成年的文淇,則仍處于相信自己能把握愛情的門檻上,這道白光與其說是點醒了他們,不如說是給了他們一個預判的機會。如此多不同年齡、經(jīng)歷的人站在人生交叉點上,總有一款能滿足觀眾的代入感。雖然導演最后給出了一個回歸家庭的溫暖結(jié)尾,但顯然他更樂于在前面兩個小時里解剖愛情眾生相。
《被光抓走的人》觀后感及影評【2】
一道奇特的光降臨城市,相愛的人成雙成對被光抓走,而你卻被光遺棄,往后的日子,該怎么辦?
《被光抓走的人》開啟了一次愛的審判,在上天的見證下,拷問內(nèi)心,拷問愛情,拷問人性。導演兼編劇董潤年最聰明之處在于,他用科幻的設定向人們拋出了一個客觀的懸疑命題,卻并未去深究科幻背后的奧秘,而是將鏡頭聚焦于那些被剩下的人,看他們在這一場煙火人間的兵荒馬亂中如何療傷,畢竟宇宙有科學家去探索,而平凡如我們,只想在生活的一地雞毛里,活得稍稍體面點。
可當愛面臨審判,我們真能體面渡劫嗎?
中年夫妻:我們的愛被熬干了嗎?
人至中年,愛情變成了柴米油鹽。男人會硬不起來,女人會疏于打扮。激情褪去,愛情萌生一絲絲倦,如果不是那道奇特的光,或許夫妻二人誰也不會注意到,他們倦了。
黃渤和譚卓飾演的正是這樣一對中年夫妻,光來了,相愛的人消失,而他們卻好好留在人世,怎么辦?
這是影片幾段故事里最諷刺的一個。人性的陰暗、狹隘、脆弱都體現(xiàn)于此,黃渤開始了一段自證清白的過程,PS照片,辦假火車票,甚至在同學面前拼命強調(diào)夫妻性生活有多美滿,盡管除了自己的老母親之外,旁人并未主動問他:你和老婆都留了下來,究竟是誰不愛了?
想自證清白卻越描越黑,想保全面子卻撕破了最后一分尊嚴,想夫妻共患難卻親手將對方推向絕望邊緣……世間最毒不是挑撥離間的嘴,而是自欺欺人的心虛。對于一對中年夫妻來說,不愿意承認自己在這場愛情里疲倦了,死要面子活受罪,便是心虛了。
可是疲倦了,就真的不愛了嗎?
她知道他講課太費嗓子,會在他回家時備好一杯熱茶;她討厭他一大清早在房間抽煙,卻還是睡意朦朧中伸手將他緊緊環(huán)抱。中年人的愛情,是被生活熬得沒了激情之后,眼角的魚尾紋里都是你存在的痕跡,沒你,就沒有生活。
黃渤起初不懂,懷疑、探尋、挫敗、迷茫……一次次捫心自問之后,才終于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這道光對他的審判,是忘卻面子,珍惜枕邊人。
七年之癢:你現(xiàn)在愛的究竟是誰?
王珞丹飾演的李楠,和丈夫結(jié)婚七年,因為小三的介入,感情走到盡頭,卻在準備離婚之時,因為一道光的出現(xiàn),丈夫失去了蹤跡。他到底是和誰一起消失的,他心里愛的那個人究竟是誰?于是原本見面就打的原配和小三,共同開始了一段尋“夫”之旅,揭開男人面具之下的真面目。
這是影片中極為荒誕的一個篇章,兩個女人站在愛的對立面,卻因為那道光,有了一個了解彼此的渠道。誰能想到,原配和小三竟然可以并肩行走,同桌吃飯,贊美對方的大衣真好看,共同詰問在男人身邊流轉(zhuǎn)的情人們……
你不愛我了,那你現(xiàn)在愛的究竟是誰?
李楠帶著這樣的問題一路探尋,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男人自始至終愛的只有他自己。
愛的余威仍在,否則李楠不會在老公離婚失約時又戴回了婚戒,臉上露出小女孩的調(diào)皮笑容;也不會探尋老公究竟是和什么樣的女人一起消失的。越是不甘心想要證明,結(jié)果卻越讓人寒心。但好在,這不是一個追愛的過程,而是一個找尋自我的過程,結(jié)婚七年,李楠活成了老公喜歡的模樣,卻丟失了自己,這道光對她不是審判,是救贖,是找回自己,然后依然相信,下一個春天,愛還會有花開。
年輕之愛:你可以為我去死嗎?
年輕時的愛情,轟轟烈烈又琢磨不定,就像劉佳一和王揚這對小情侶,被父母反對,可以偷了戶口本去領結(jié)婚證,也可以為了愛情對父母以死相逼。但好巧不巧,那道光來了,劉佳一的父親在外情人遍地,母親眼睛里只有搓麻將一件要緊事,夫妻兩人見面相互打罵,怎么看都不恩愛,但光卻帶走了他們。被帶走的人,證明是相愛的。劉佳一和王揚呢?瞬間變成了可笑的存在。
你說你愛我,為什么我們沒有被光帶走?難道你就像我父母說的那樣,只是貪戀我家的錢?劉佳一迷茫了。
年輕時的愛情大多如此,我很愛你,但我怎么知道你的愛是不是存了私心?于是用各種手段測試對方的愛情忠誠度,注冊微信小號和他撩騷,看他會不會上鉤,或是請富二代朋友釣她,看她是不是個愛錢的女人。再或者,是像劉佳一那樣,用死亡測試忠誠,如果你真的愛我,你可以為我去死嗎?
王揚跳了,劉佳一后悔了。王揚的愛被證明了,然后呢?這段愛情還會像之前那樣純潔無痕嗎?在民政局排隊等領證的那天,他們依偎著打游戲,傻傻兩個人,笑得多甜。這樣的畫面,未來還會再有嗎?
這道光對劉佳一的審判,是終于明白愛情是自己的事,哪怕一腔孤勇,選擇都在你自己。
浪子之心:愛是平凡生活的英雄主義
白客飾演的筷子是個浪子,說白了就是小混混,靠收保護費為生,他自認沒有愛,也不信愛。
光來了,他的發(fā)小消失了,家里墻上殘存著血跡,他堅信,發(fā)小被相好的殺害了,但是因為那道光帶走了發(fā)小的尸體,所以兇手始終逍遙法外。
可就是這么一個小混混,卻一刀捅進了兇手的身體,用自己的方式,為發(fā)小報了仇。
他代表的是正義嗎?顯然不是,沒有證據(jù)顯示發(fā)小一定被相好的殺死,只是他一廂情愿罷了。
他代表的是英雄主義嗎?也不是,他從來不是英雄,否則不會在小賣部趁火打劫被發(fā)現(xiàn)時,還被老板追著滿街跑。
他代表的是愛,深藏的,壓抑的,不可言說的,連自己都沒意識到的,深沉的愛。
這道光對他的審判,是終于正大光明向世界宣告,他也有愛。
愛是沒有人能了解的東西
愛是沒有人能了解的東西,這一場審判,在眾生心里放了冷槍,百態(tài)盡顯。沒有人對,沒有人錯,無論你作出什么樣的選擇,都值得被理解。
這部電影其實就是那道奇特的光,導演通過影片給了我們一個討論愛情的機會,情愛里無智者,但我們總該有個機會,去弄清原委,然后作出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愛或不愛,都該對自己坦坦蕩蕩。
影片最終也沒有為消失的人作出解答,但留下的人卻早已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真愛有標準嗎?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就像劉佳一說的那樣,這是我的選擇,只有我說了算。
《被光抓走的人》觀后感及影評【3】
可以說《被光抓走的人》是目前特別好的以科幻之名聊情感生活、眾生百態(tài)的電影,在大科幻概念推出,除了《流浪地球》其他都沒動靜的前提下,終于有一部有一個不錯的科學概念,不需要太多特技,卻把當前的感情生活拍得非常到位的一個生活流電影應運而生,讓人感到滿足。
首先自然而然提到這個人,這個人就是品質(zhì)保證:黃渤。
這次是黃渤的培養(yǎng)新人導演計劃,推出了這個新人導演,董潤年。我查了下他資料,做了很多次不錯項目的編劇,點映的時候就問導演怎么從編劇到導演,結(jié)果他答本來學的就是導演,黃渤調(diào)侃說你是曲線救國呀……
黃渤自己在拍完《一出好戲》以后已證明了自己導演方面的能力,作為國民好感度幾乎可以說是最高的演員,同時其高情商極其寬厚的人品讓人極度放心,一直扎實地落在社會底層考慮人們的情感需求,包括去年做了《忘不了餐廳》這個綜藝,關懷老年癡呆的老人,黃渤本身的眼光以及主演決定這個電影的品質(zhì)是足夠靠譜的,落實在民眾基礎,不玩太多虛的花活。
這個電影立意和題材都分外不錯。故事是這么個故事,宇宙莫名來了一道科學家無法解釋的光,帶走了成雙成對的人,而留下的人被推理出沒有真愛,這給當時宜昌這個地方的社會群體帶來巨大的沖擊,黃渤和譚卓飾演的中年夫妻開始懷疑彼此之間是否有真愛,雖然他們之前的生活也有倦怠,但黃渤自認和妻子一直是相愛的,一度他需要制造假的車票,證明沒被帶走是因為妻子不在當?shù)剡€差點被拆穿……
同時故事還主要交代了另外三條線索,分別是要離婚的妻子王珞丹和小三黃璐,兩個本該敵對的女人無法相信老公的消失,卻在尋找中發(fā)現(xiàn)男人還有其他很多女人……另一邊白客扮演的混混十分確定自己的兄弟被害,卻莫名消失了,以及還有一對小情侶本來是偷了戶口本準備偷偷結(jié)婚,在民政局被女方爸媽阻止,光把女方爸媽抓走,他們留了下來,被懷疑沒有愛情……
同時影片結(jié)合這個創(chuàng)意,還有很多副線,完全是依托這個創(chuàng)意去延伸,但講的都挺高級。真的很像在看一篇《科幻世界》高水準的軟科幻想象文,對中國整個社會構(gòu)成進行了一次諷刺感的揭露,里頭要聊到的話題深度還挺多,立意是高的,是揭示的,這也源于主創(chuàng)請的文學顧問都是一幫高人,李誕不光出演了一分鐘,也還寫了同個創(chuàng)意自己的小說。包括馬東配音出現(xiàn),這些高智商人才對影片的文本進行了真正的“保駕護航”。
這個題材真的是不錯的,科幻只是個外殼,討論的還是目前群體關于如何界定人的情感的偏見與壓迫,但用了這么一個設定還真挺妙。大體“真愛”這個點誰都拿它說事,就是因為它極其不好定義,所以就有大量定義,突然一道沒來由的光,好像莫名給了一個權(quán)威性,當然并不充分,但大家著急要個標準,于是一下子就制造出了更多烏龍,和更多文化人想講給普通老百姓的那些荒謬感。看的時候?qū)Ξ斚碌牟蹲竭€是非常準確非常好看。
同時整個電影幾乎沒拿得出手的特效,這個光一來也就是簡單的白光晃鏡,場景非常簡單,完全沒有科幻片的大逼格,主創(chuàng)把寶完全押在表演,這些人物情感和落實在真實的這些感情和人與人的困境。不得不說,里頭這些困境由于太過真實,通過演員的詮釋,真的看得太開心了,總?cè)滩蛔⌒觥?/p>
里頭好不容易熬到終于可以評職稱的黃渤,因為無法自證和妻子的“真愛”,就要讓給伴侶被帶走的同事,他不得不去仿造一個車票,證明妻子當時不在場,卻因為這個事,在同學會大出洋相,真的讓情感陷入危機,因為這個設定,影片可以很好地呈現(xiàn)這些慌張,這些迷惘,打破了世俗規(guī)律,重組規(guī)則的時候,可以看到我們的生活如此道貌岸然,又是如此狼狽可笑。
相信黃渤幫了導演不少忙,具體細節(jié)都落地成功,不然這種類型要完全讓觀眾能接受還需要時間,但因為表演整個都很順暢,所以這個電影還真是有蠻明顯的黃渤《一出好戲》的影子。
這里是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成名導演扶植新人或多或少都帶有自己的喜好屬性,比如黃渤演《被光偷走的人》非常成立,都是有點科幻小背景,但完全落實在人物本分的底層表演,把善良人的困境說得淋漓盡致。而寧浩起用各路高手,但整體都保持了他所要的較勁。至于陳可辛起用的導演都有感情細膩的標準,而陳思成團隊提供的凌厲和荷爾蒙也是一脈相承。這些都是電影有希望的好現(xiàn)象。黃渤團隊出手,群眾基礎肯定是穩(wěn)的。當然這里也暴露出了影片的問題:那就是過滿。
首先在視聽上沒什么太大的變化,多數(shù)是依托表演解決。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還在于,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誤殺》也好,《被光偷走的人》也好,開頭的視聽和表演都一般,讓我感覺這個電影很危險,接下來就越來越好,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故意的,這樣觀眾接受起來被打動的概率更高。像《誤殺》,由于后面實在過好,我就不記得開頭的視聽和表演其實有點刻意,這可能是一種接受過程。
像《被光偷走的人》開場的很多鏡頭調(diào)性就很接近是一個電視劇的質(zhì)感,所以的確就是賣表演,整體是一個拼盤式的故事,節(jié)奏順序很流暢,因為大家想看的東西太多了,有感動也有諷刺。但整體作為電影來說,我還是覺得長了,不夠松弛,有點像新人導演著急把握機會,一下子塞入太多東西,余味就不多。這點《一出好戲》就做得很好,他素材拍的有三小時,但電影只剪兩小時,全版本做網(wǎng)劇推。
而《被光》里面,尤其是結(jié)尾,意思都能明白,但導演要完整講掉一個中年夫婦慢慢重新確認自己有信心建立情感的唏噓與真摯,通過做菜這段戲未免實在太長,也是我在現(xiàn)場提的意見,希望能有所刪減,這樣觀眾看起來更帶感。
一下子塞太滿未必是好事,還是要符合電影觀賞的習慣,導演也說其實還有很多好的故事,他們?nèi)幌?,其實這就涉及到影片的取舍。但不管怎么說,這個電影上映還是讓人覺得很感動的,是高級的,值得你去影院觀看,不羞辱你的情感。
最后還想說的是,我覺得這個電影的票房不會特別好。雖然拍得很難得,但一是講得太滿,二是更多是文化人對于這個題材有強烈的表達,其實普通觀眾還是相對更感興趣里頭的幽默,而整個電影里面那么多情感的探索,其實還是有點沒講得太透。拼盤能帶來豐富,但也意味著無法展開。包括里頭有幾個視角,我感覺還是前衛(wèi)了一些,是導演在搖擺要表達更殘酷的東西還是滿足受眾。比如那對本來要結(jié)婚的青年情侶,男方后來用暴力強奸,再自殺,女方再慢慢確認他們有愛情,這些價值觀未必是準確的,也容易觸及目前群體關于反家暴性侵的神經(jīng)。
《被光抓走的人》觀后感及影評【4】
這部電影的標簽之一是科幻,其實科幻只是一個外殼,唯一的作用就是賦予 “白光”一種合理性,電影中不斷穿插中國新聞聯(lián)播和國外媒體的報道,向觀眾交代信息的同時也都是為了營造電影的“真實感”。電影中甚至還用了“量子力學”和“量子糾纏態(tài)”來試圖解釋“白光”,對“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個梗都爛熟于心的21世紀觀眾來說,這個笑果在影廳的效果真的是“瞬間爆炸”。當然本片笑點之密集根本無法一一列舉出來,更難能可貴的是每一個笑點都是和人物所處的環(huán)境緊密結(jié)合,簡單說就是笑點非常生活化,充滿原創(chuàng)性,簡直是把無數(shù)真實的生活場景鮮活的展現(xiàn)在熒幕上。契訶夫曾經(jīng)說過,去展示而不要去講述?!侗还庾プ叩娜恕吠昝烙∽C了這一藝術論斷的正確性并進行了實踐?!罢鎸嵏小焙涂伞靶Α笔怯^看電影前期帶給人最明確的感受,當時我的腦袋飛速旋轉(zhuǎn),大致已經(jīng)想好了一個短評——用荒誕的形式講述現(xiàn)實的內(nèi)容,用零散的片段闡述凝練的主旨,用喜劇的外衣披裹悲劇。看完了之后,我只覺得,媽的,不能這么寫,不是因為不對,而是因為太少,這些評論只囊括了影片的冰山一角。
“白光”作為不可操控、不可琢磨之最高力量的代表,或者說是最高力量的一種象征,照進了人們的生活,彼此相愛的人全都消失了?!冈谝股钊遂o的時候,捫心自問,我們這些被留下的人,究竟是可憐人,還是騙子?!惯@是片中李誕的話。這束光照進了片中四個主人公的生活,這被留下的四個人,代表了四種愛的困境。
一. 武文學——愛的真?zhèn)?/p>
黃渤飾演的中年語文老師,教學能力突出,夫妻關系和諧,有個上中學的女兒,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可實際上與妻子的感情在不被察覺到的地方早已裂縫橫生,他們的關系就像他們的性愛一樣,隨時可能停擺。因為“白光“的出現(xiàn),照出了武文學心中的鬼。武文學母親說:“她不愛你了,你不愛她了,那就是都不愛了。只有這幾種可能嘛。”武文學一直在否認,因為他的內(nèi)心動搖了。這么多年的共同生活,激情早已退去,平淡如水的夫妻生活使他也在懷疑,自己和妻子之間是否還有愛情。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身上的理性使他在一開始也質(zhì)疑這個理論——”白光“帶走擁有愛情的人,留下的人都是沒有愛情的。然而他的這種理性經(jīng)不起身邊人的再三影響,他為了面子開始做假,不余遺力的證明自己和妻子之間的愛情,可是什么東西一旦到了需要證明的地步,恰恰說明了它的缺乏。后來發(fā)現(xiàn)妻子與趙峰的曖昧,一切的問題全都赤裸裸暴露出來,武文學無從躲避。與此同時他的內(nèi)心也在經(jīng)受著小韓老師的誘惑,白光的出現(xiàn)猶如一道審判,審判了武文學,暴露了他道德上的虛偽和對愛情本質(zhì)的迷茫。然而,這道白光也牽引出來他身上的道德閃光,從外部歸因轉(zhuǎn)到內(nèi)部的自省,主動終止與小韓老師的偷情,坦白自己的卑劣和虛偽,就是此刻他終于明白了愛情的真諦,真正的相信了自己之前說過的:“愛情是人內(nèi)心的主觀感受,只在于自己。”由此他的靈魂和人格在考驗中得以救贖,實現(xiàn)超越。
二. 李楠——愛的短暫
王珞丹飾演的李楠,丈夫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xiàn),充滿滑稽意味和戲劇性的是她竟然聯(lián)合了丈夫的小三何曉芬(黃璐),一起尋找丈夫究竟愛的是哪個女人。一步步追索到丈夫的初戀薛妍和另一個情人李倩,獨立自愛的她終于明白,她不需要再找下去了,丈夫之所以離開她,并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什么,問題而是出在丈夫身上。他最開始愛李楠的獨立,后來嫌棄她缺乏情趣。后來愛上何曉芬的熱情,卻又嫌棄她糾纏。初戀的不幸激發(fā)出他的保護欲,卻抱怨責任太重。這就是這個男人,所有女人全都愛,而全都愛的潛臺詞又是,全都不愛。用索取的心態(tài)去追求愛情,實質(zhì)上不過是單方面的滿足自我需求。他隨時可以抽身而來,又離身而去,他或許永遠也感受不到愛情在激情階段過后的深刻蛻變——在被瑣事充滿的世間,在共同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風雨考驗,見證時光變遷,兩個人的靈魂真正得以融而為一,在虛無的世間鑄造了一個堅實而不可摧毀的基點,共同對抗世界的危險。
最后真相揭曉,帶走丈夫的并不是“白光”,而是一場意外。值得一提的是,葬禮結(jié)束后,喪葬人替“丈夫“傳達給李楠的道歉,堪稱靈性,道歉的口氣的確屬于丈夫,可是現(xiàn)實里不可能出現(xiàn)”傳話“。這種可能出現(xiàn)的”不可能“打破了熒幕,模糊了劇中人物和觀眾之間的界限,摧毀了觀眾置身事外的掌控感,使觀眾與劇中人共同產(chǎn)生命運玄奧與繁復的感受。在賈樟柯《三峽好人》里,餐館里出現(xiàn)的帶著京劇臉譜的演員與此即異曲同工之妙。
三. 筷子——愛的偏執(zhí)
白客飾演的筷子,身上出現(xiàn)了幾處十分具有戲劇性的反差,這使得筷子這個角色盡管出場不多,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外表上,筷子是兇惡的,專門討債,整天打打殺殺。然而他內(nèi)心卻十分柔軟。在被銬在警局窗戶上時,筷子遇到了同樣具有反差的社科院研究員,研究員從長相到舉止處處透露著娘,講到自己的事時還哭鼻子。導演就是通過這個人物將科學界對于“白光”的認識向大家進行講述,不得不說這是導演敘事技巧高超的又一處例證??删褪沁@樣一個外表文氣,甚至可以說柔弱的人,他來警局的目的是自首自己殺了自家婆娘,他十分鎮(zhèn)靜而平常的說出自己殺婆娘的動機和過程——“她肯定是不愛我咯,沒有愛情活著有什么意思,她給我放蔥,我不吃蔥的,我把她掐死了”。這體現(xiàn)了研究員性格中的反社會傾向,在自首完了以后,他最想的竟然是還要再吃一頓火鍋,寥寥幾筆,這個人物偏執(zhí)與殘暴的一面完全給剖解開來。(Ps.這個演員的表演簡直吸睛,可以說是靈魂出演了,觀影時請留意。)細心的話大家會留意到研究員這個人和筷子有著驚人的相似,這就要提到電影在塑造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時有這樣一個手法,便是將人物性格或想法的一部分外化成一個新的角色,并讓他們之間發(fā)生互動從而幫助詮釋人物。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做這樣的理解,研究員實則是筷子內(nèi)心的一個投影,也預設了筷子最后將要殺人自尋毀滅的結(jié)局。
回到筷子自身的戲劇性反差上來,筷子對于同性戀人秦山的消失,他耿耿于懷,天天死蹲“殺死”秦山的主持人。在政府缺乏證據(jù)無法判刑主持人的情況下,它拿起屠刀為戀人完成了“復仇”。整部電影對于同性之愛的展示上,十分隱晦,但是表意已經(jīng)是足夠充分,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導演高超的視覺語言運用。如果說筷子殺人是為了替秦山復仇,毋寧說是為了否認愛人另有所愛這一事實。正因此,在事實證據(jù)并不能完全證明主持人殺害秦山之時,筷子還是堅信秦山被殺,只有這樣他才能將被背叛的憤怒轉(zhuǎn)移到他人身上,同時毀滅自己。這種心理和小三何曉芳何其相同,愛人是死是活,存世與否甚至都已經(jīng)不在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必須確認,對方是絕對愛自己的,在愛中落入了自我的偏執(zhí)。不同的是,筷子身上表現(xiàn)出了對愛絕對忠貞的“殉情者”傾向。
四. 劉佳——愛的無知。
李嘉琪扮演的劉佳一,一個典型叛逆富家女形象,家境優(yōu)渥,父母感情不和。她偷出戶口本跟男朋友登記結(jié)婚。她的這種做法揉進了對父母的怨恨和反叛,同時缺乏了一絲堅定。同樣因為年紀輕,欠缺獨立判斷的能力,父母的反對已經(jīng)讓她開始對愛情產(chǎn)生搖擺,而“白光”的權(quán)威則更是讓她確定不移的相信和男朋友之間沒有愛情,因此在男朋友找到她時,她便可以很決絕的說拜拜。男友的問題在于表達的匱乏,多種方式可以表明自己心跡,可到了男友那里,挽回感情的方式卻只有“強奸”,他認為人肉體上的親密可以代替自己傳達自己愛意??蓻]想到這種極端方式只是讓對方感到更大的傷害。于是他采取了更加極端的方式,“為對方去死”以表達自己的愛。表達方式的欠缺和對待愛情的輕飄態(tài)度共同構(gòu)成了年輕人尋找到愛情真諦的阻礙。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真實,不自我欺騙、虛飾感情,這也使得他們在最后,得到了彼此相愛的確信。
一個電影如果只需寥寥數(shù)語便能講清楚的話,那它的也只是這寥寥數(shù)語。許多消費性的電影,創(chuàng)作團隊煞費苦心的往里塞包袱,這種電影制作起來相對是比較快的,觀眾看的時候笑哈哈,看完后也很快將其遺忘,因為它淺,它薄兒,沒有給觀眾咀嚼的空間。但一部好的,可以稱之為藝術品的電影,它必須是豐富的。引用一句被說爛的老話“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接下來我試著提取一個主旨闡釋我看到的哈姆雷特。
愛情與婚姻
由愛情走向婚姻,必然意味著一步步從激烈走向平淡,從幻想踏入現(xiàn)實。鮮花浪漫被財米油鹽所替代,腦海中完美配偶的幻想被近距離接觸后發(fā)現(xiàn)的數(shù)不勝數(shù)的毛病打破。你曾經(jīng)奉為“天人”的人,如今卻當著你的面開著門拉屎,提著菜籃子在菜市場跟攤販討價還價。人生最大的幻滅莫過于此。難怪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晌覀円股钊遂o的時候捫心自問,愛情真得僅僅如此了嗎?激情真的能夠完全涵蓋并代表愛情嗎?也難怪,人總是更容易發(fā)現(xiàn)天空的煙火,忽略水底的漩渦。那浮在水上的部分輕易被所有人看到從而銘記,而水面下的龐大和幽微卻被遺忘,甚至對其完全“無知”。殊不知對內(nèi)部做深遂的追索,方能讓人獲得最本質(zhì)的洞悟,接受自然給予人類最慷慨的饋贈。畢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激情的奴隸,而只有少數(shù)人可以不斷追溯,成為深情的主人。只不過這種追溯需要悟性,也需要修煉,與其獲得難度相對應的是酬勞的豐厚。
武文學的婚姻看似平靜,實則是掩耳盜鈴,妻子張燕的痛苦程度已經(jīng)到了不得已向其他男人尋求宣泄的程度。而在“白光”之前,最可悲的是不自知,如果沒有這道白光,武文學很可能就永遠生活在自我欺騙的良好感覺中,這種將問題遮蓋起來以充作沒有問題的做法,魯迅先生早在我國國民的情性中極早的發(fā)現(xiàn)并揭露了出來,可時至今日,我們?nèi)耘f如此,因為我們實在太脆弱,以至于無法面對真相。武文學這個人物的代表性是十分廣泛的,當然這個人物也是可愛的,當人們勇敢的撕開遮羞布時,正視問題時,才能夠真正開始著手于解決問題。當在令人心動的誘惑面前,內(nèi)心經(jīng)過百折千回的搖擺,千百次想要屈服,最終還是克制住,方顯露出人性的真實和堅守的可貴,方才具備將君子前面的偽字拿掉的資格。
當然,文中的趙峰與其妻子發(fā)現(xiàn)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類似美國的戒酒會一般,將內(nèi)心的齷齪向眾人袒露,被曝光的齷齪被大家凈化掉了,同時也是將其合理掉了,他們的做法顯露出鮮受道德約束的西式風格,既然婚姻的道德約束力越來越小,干脆取得配偶的知情同意,廢除掉夫妻雙方的忠實義務。
婚姻強調(diào)了愛情的責任與義務,愛情則滋養(yǎng)了婚姻的存續(xù)。從此意義上,李楠的婚姻早已是名存實亡,丈夫留戀于不同女人之間,他對于愛情的認識停留在享受追求的過程和歡愉的時刻,當情欲減退,宴會散場,他便匆忙逃去。這樣的男人懼怕責任,也無法擔當起責任,跟這樣的男人步入婚姻是可怕的,因為他求愛時作出的承諾不可輕信,它的有效期實在太短,輕信的結(jié)果就是注定慘淡的收場。
充滿危險的工作,男同性戀,偏執(zhí),單拿出一點,在中國當下的社會環(huán)境下談婚論嫁都十分困難,當這幾個標簽融合在一個人身上的時候,連談論他的未來都變的幽暗??曜舆x擇斷送自己的未來,與其本身明白在周邊環(huán)境的傾軋下,他根本沒有呼吸的空間不無關系。
在病床上,男友被包裹成粽子,劉佳一說出了自己心里話,男友的以死明志換來的是劉佳一無論風雨都照顧他的承諾,她究竟是一時興起還是矢志不渝,這一切都不好說,但此時此刻,兩人廝守的意愿如此強烈,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導演給出的答案,二人將以這種姿態(tài)進入婚姻。
四人的愛情問題各不相同,采取的態(tài)度與方式也不相同,展現(xiàn)出了愛情的差異性,然而蕓蕓眾生在愛情剛剛來臨時,難掩的悸動,在愛情死去時的失魂落魄的悼念,在愛情中迷失時的迷惘,這些感受都是相通的?!鞍坠狻本烤勾砹耸裁茨?導演的回答說是一種象征,“有的人將其解讀成時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年幼時一同的玩伴、初戀現(xiàn)在早已不在聯(lián)系,曾經(jīng)多么要好發(fā)誓永遠在一起,如今都已天各一方,音信全無,長大的過程就是失散的過程,他們就是我們的,被時光抓走的人?!边@個說法讓人點贊,而我本人更愿意將“白光”認為是一種最高意志,當然作品的最高意志便是導演的創(chuàng)作意圖,通觀全局,不難發(fā)現(xiàn),“白光”作為一種終極審判的力量,它來了,它審判,它回答。
《被光抓走的人》觀后感及影評【5】
影片的前提是一個非?;恼Q的設定,有一天在全球各個地方產(chǎn)生了幾秒鐘奇妙的光束,光束過后有部分人消失了。
去了哪里不知道,活著還是死了不知道。
經(jīng)過許多科學家們的分析,和消失人群的客觀規(guī)律,大家推測,被光抓走的人都是相愛的人們。
電影叫《被光抓走的人》,然而演繹的都是被剩下的那些人們。
這套路,簡直就是奇葩說的一道辯題,尤其是有馬東的聲音和李誕的客串,這不就是奇葩星球的一項新政策嗎……
這道題要辯的是什么呢?這道題要辯的是:
是主觀產(chǎn)生愛情還是客觀生產(chǎn)愛情。
開場就是已婚已育夫妻武文學(黃渤)和張燕(譚卓)的起床戲,武文學醒了的第一件事就是點煙,熏醒了老婆,在抱怨下不情愿地掐滅了煙,嘴里的那一聲似有似無的嘟囔是婚姻生活里偏弱男性的儀式性反抗,并不求結(jié)果。
隨后兩人開始房事,很自然地都用手抵住床頭,為的是不讓老舊的床發(fā)出聲響,怕吵醒隔壁的孩子。
期間張燕聊起了武文學評職稱的事情,這一點點隨機的情趣就像剛剛點著的演一樣被熄滅了。在我的理解,武文學的勃起可能不出于性致,而是早上的自然反應,張燕的擔憂,是中年夫妻最常見窘迫,壓住了家中吱呀作響的床頭,壓不住社會中的人情事故。
這段精彩不僅僅在于表演,同時也給電影奠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基調(diào),真實。
為了這種真實,創(chuàng)作團隊很大膽,在于他們采用了非常毛線的光影處理方法,幾乎趨近于自然光。
當然現(xiàn)在社會題材、寫實風格的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受歡迎,這一轉(zhuǎn)變讓人欣喜的是攝影、美術和燈光也越來越趨向真實感而非流行了許久的大片感。
而更加顯著的其實是攝影和美術,你可以看到《我不是藥神》這樣的片子,市井氣息以及生活的合理化做得非常接地氣了,然而燈光依然會有一個矛盾,那就是照顧角色和劇情的邏輯光源。
這可以理解,當觀眾看電影時候,當然非常需要看清楚演員的臉,或者劇情中所有的細節(jié),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觀影習慣。
然而如果更趨近于現(xiàn)實的話,你可以設想在拉著窗簾關著窗的房間里,沒有開燈的室內(nèi),那種更接近于肉眼和記憶的環(huán)境的樣子,在這部影片中被呈現(xiàn)出來了。我并不能說誰好誰不好,確實有些鏡頭中是看不到觀眾想看的內(nèi)容的,但可以被聯(lián)想,個人覺得,也挺好。
這種壓迫性很強的真實感,向上追溯,是簡歷在一個荒誕腦洞的前提下,會佩服導演,并不是把一個噱頭做足,而是以此為起點來探討當代社會中我們的真實生活和情感。
這種聰明很難得,和我看庫斯圖里卡的《地下》非常相似,沒看的時候讀劇情梗概,哇,那是多么絕妙的一個想法啊,為了革命一群人不得不委身藏于地下,生產(chǎn)勞動希望革命的成功,而這一切被他們唯一和地上世界聯(lián)系的同志利用背叛,這里面的沖突和糾葛想想都太精彩。
然而庫斯圖里卡并沒有把重點放在這上面,而同樣用了絕大部分篇幅探討在這荒誕前提下人們信仰和生存的意義。
這種強迫很強的真實感,向下,延伸到四五組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物上面。
導演的意圖很明確,他想盡量多地照顧到可以思考到的類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夫婦、丈夫頻繁出軌的即將離婚妻子、年輕沖動的小情侶、不敢逾越紅線的隱秘同性愛人、開放關系的夫婦們、病態(tài)愛妻的年輕科學家。
其中黃渤和譚卓飾演的這一對夫婦是主線人物,其他各組人物筆墨漸弱。
可以理解,畢竟似乎大都并不屬于社會所弘揚的主流價值觀。
白客飾演的小混混讓我眼前一亮,那股子狠勁兒是用來武裝自己來面對這個社會的,骨子里卻是不敢承認同性傾向的懦弱,所以那痞氣和戾氣是假的,表面的,不多不少正正好。
王珞丹飾演的丈夫頻繁出軌的妻子,似乎和白客的人物有些重疊,內(nèi)心愛著,嘴上不認,面對一個又一個浮現(xiàn)出來的小三小四們,一點點打開自己對丈夫真實的情感,中規(guī)中矩,在這個大群像里比較下弱了點。
焦俊艷很驚艷,賓館里和武文學的一段戲看似簡單,卻很復雜,讓我想起了呂樂的電影《小說》里,王彤和王志文在賓館里的一夜。焦俊艷在這場戲中的一句話我很喜歡,“如果今天我們上床了,我可能就不愛你了,也許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似乎就縈繞耳邊。
既然說到這里,不如說說所有片段的影子。
王珞丹丈夫不斷出現(xiàn)的情人們,讓我想起了婁燁的《浮城謎事》中秦昊所扮演的角色;
黃渤和譚卓的中年夫妻,讓我想起了許鞍華《男人四十》中張學友和梅姑;
黃覺讓我想起了一本書,《鄰人之妻》。其中一個章節(jié)里也有這樣一個領袖人物帶領小群體的人們打破禁忌。那個遞出來的玻璃碗,讓我想起了李安的《冰風暴》,同樣的玻璃碗不同的里面是鑰匙。
唯一覺得有些遺憾的,大概就是主題過于單一,只探討了相不相信主觀的愛,會不會被客觀的約定所干擾,不喜歡的是那對小情侶,有些像無頭蒼蠅。
片尾有一個長鏡頭,黃渤和譚卓在廚房熱飯,文琪飾演的女兒從廁所出來,再簡單不過的一場生活戲,難在從中看到生活,畫幅和構(gòu)圖讓我想起了《海上花》中梁朝偉醉酒鬧事的一段,似乎什么也沒看到,又似乎什么都看到了。